一樁私了的事

顧小培 | 2020-03-20

在去年聖誕節翌日,英國倫敦一位御用大律師早上起床,披上了睡袍,走出去房屋外的園子裏。他家中養了一群雞;同時為了保護牠們起見,裝設了一組捕獸器。在園中,他赫然看到捕獸器內有一隻狐狸在掙扎。該怎麼樣處理?他馬上轉身往屋中取了一根棒球球棒。之後揮棒,把那隻狐狸就地正法。

故事到此,應該是說完了。整件事在私人地方發生,並且無旁人見到;狐狸也沒有親屬走出來投訴。其屍體已入土為安,無聲無息。

這位仁兄雖然並不視這差使為樂事,亦顯然沒有怎樣感到興高采烈,但卻忍不住在社交網絡媒介上自詡一番。那可觸動了虛擬世界的熔斷機制。一群「衞道之士」的不客氣反應,馬上紛至沓來。有人說他變態,有人說他虐待那隻可憐的狐狸,更有人乾脆就以身體器官問候他和他的家人,或對他的健康和壽命,作出了一些可能令他感到不悅的預測。這則現代伊索寓言,給了我們什麼教訓?

最大的教訓,可能並不是「唔好做衰嘢」,而係「做咗衰嘢,唔好咁揚」。這位律師之所以能夠臻於「御用」的高層次,相信一定是口若懸河、具有滔滔辯才的了。但以一般人的處世方針和道德準繩來判斷,他可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正正就是「衰在把口」:唔出聲冇人會話佢係啞嘅。老實說,這件事故首先給我帶來感觸,以至挑動到我的神經,也牽涉到一個(一向以來令我大惑不解的)「謎」: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樂於將自己的肚臍眼展示在一些易發難收,如「非視不可」(Facebook)或「推特」(Twitter)的社交網絡中,任由,甚至鼓勵,他人去參觀?而世間偏偏就有不少人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大律師每每精於某些專科。說得好聽那屬專才;說得不好聽,乃是鑽牛角尖。御用大律師尤有甚之。從這宗事件推測,可能有關動物權益以至相關的刑事法律,皆不屬此君的「那碗飯」。不過,他畢竟是見過風浪的人。在舞動球棒的那一瞬間,他也許缺乏了像獵戶甚或屠夫的警覺性。但在遭受到網民的口誅筆伐之後,他不免萌生危機感,馬上叫自己進入「突發事件處理模式」(Contingency mode),希望事情不要鬧大。

具體上,他主動地向「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投案,並且向所有「感到不安」的人士公開道歉。後事如何發展?請聽下一回的分解。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