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影像學檢查比較

劉仲恒醫生 | 2020-04-10
低劑量電腦掃描是近年應用漸廣的其中一項影像學檢查。(作者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踏入全球高峰,就最新資料看,低劑量電腦掃描在檢測及康復後監察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初步分析發現,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康復後肺功能受損達兩三成,有需要長期監察患者肺部康復情況,預期低劑量電腦掃描在這方面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低劑量電腦掃描是近年應用漸廣的其中一項影像學檢查。事實上,現代影像學檢查既多且進步,像照X光、乳房造影、電腦掃描、超聲波、磁力共振等,常有病人問「哪種最好」,筆者通常會分3個準則為他們作比較。

1.精準程度:現時整體以磁力共振的準確度相對較高,特別在關節、軟組織等方面;其次是電腦掃描,在檢查腦血管,以及心、肺等會「動」的器官上有優勢;再其次是X光、乳房造影、超聲波等常規檢查,例如超聲波常會用於上下腹、乳房、甲狀腺等的檢查,這些檢查普及些但精準程度相對較低。

2.放射性:磁力共振和超聲波檢查是屬於零輻射;而X光、乳房造影、電腦掃描等都有放射性,但隨着科技進步,部分最新的儀器輻射量比早期儀器下調了80%,相對安全得多。例如最新X光機每照一次的輻射量約為0.1 mSv;用於檢測早期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掃描,每次輻射量約為0.2-0.3 mSv;而香港人每年從自然環境中接收的輻射量平均高於3 mSv。

3.價錢:一般以磁力共振費用較高,其次是電腦掃描,然後是其他檢查。

數十分鐘完成

至於檢測所需時間,現時大部分影像學檢查在20至30分鐘內已可完成,例如單一部位照磁力共振,由登記到完成檢測可能只需約一小時。而新一代儀器檢測的速度一般較快,例如檢查同一部位,過往需要一小時,新一代儀器可能只需要20至30分鐘。

至於檢查哪些病,用哪些檢查會相對較準確呢?這也是必須為病人考慮的一點。

例如女性頭號發病癌症── 乳癌, 現時國際上的指引,一般建議女性在40歲後接受一次乳房造影檢查,作為篩檢。乳房造影相信不少女士都有經驗,其實在過去5年,本港引入了一個較新的技術:3D乳房造影,以這新技術去檢測一個乳癌個案的入侵性,準確度比傳統乳房造影提高了四成。除了有這個新技術之外,其實超聲波也可偵測乳癌。但更精準的是用磁力共振,偵測乳癌的準繩度高達95%。因此,在決定用哪種檢查方法前,應先向醫生了解清楚。

又例如肺癌,根據政府資料,由於肺癌是2017年本港頭號致命癌症,因此也是大家非常擔心的病。現在國際上的指引,一般建議55歲以上、健康狀況良好的長期或重度吸煙者,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希望可藉此發現早期的肺癌。低劑量電腦掃描其實已十分普及化,至於為什麼不選擇磁力共振呢?主要原因是肺部屬於一個質子密度低,並且磁力共振訊號衰減較快的器官,在這情況下電腦掃描的檢測會較為精準。

扮演重要角色

當然也不可不提本港的第二號致命癌症──大腸癌。大家都可能聽說過,檢查大腸最準確的是大腸鏡檢查,其實現在也可以利用電腦掃描,模擬大腸鏡來檢查大腸有沒有瘜肉甚至腫瘤病變等,這做法相對上病人沒有那麼辛苦,因為檢查時只需要在大腸放進一條較大腸鏡幼細的喉管,而放入的深度也只需3至5厘米,然後將空氣打進去,便可以模擬大腸鏡檢查整條大腸。

至於檢查腹腔,若作為體檢,一般會考慮超聲波檢查。不過,若要求精準一點,就需要考慮做一次全腹磁力共振了。

另外,近年也有一種新的顯影劑可在磁力共振檢查中應用。因為本港有不少市民是乙型肝炎帶菌者,特別是60歲以上人口,而新的顯影劑應用於肝臟磁力共振檢查,可令偵測早期肝癌的準繩度提高二至三成。

正如筆者在引言所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踏入高峰,現時驗血、化驗深喉唾液等都有機會檢測出新冠肺炎。此外,病人早期的胸腔電腦掃描會呈現異常改變,後期更會出現磨砂玻璃樣陰影。因此,綜合驗血、唾液和電腦掃描的檢測結果,可能是最準確的。而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肺功能受損達兩三成,這到底是永久的損傷還是有機會在一段時間後逐漸恢復,暫未能確定,所以必須長期監察肺部康復情況,預期低劑量電腦掃描在這方面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撰文:劉仲恒醫生 放射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疫境自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肺功能受損達兩三成,須長期監察肺部康復情況,預期低劑量電腦掃描在這方面將扮演重要 的角色。(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