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適應症

袁康就博士 | 2020-04-22
浮針是針灸的一種,它本來是傳統針灸醫學中的一個方法,但它的出現卻改變了整個針灸醫學,「浮針療法」近20年的努力演變成「浮針醫學」。

古代遺留給我們很多好東西。諾貝爾醫學獎得獎者屠呦呦研究的中藥青蒿,其實遠自公元三世紀葛洪《抱朴子內篇》已有記載。當我們研究中醫針灸,不妨翻看古書,或許有新發現,極有機會成為「屠呦呦2.0」,攫取第二個諾貝爾醫學獎。

浮針是針灸的一種,它本來是傳統針灸醫學中的一個方法,但它的出現卻改變了整個針灸醫學,「浮針療法」近20年的努力演變成「浮針醫學」。

技術緣起

浮針醫學是符仲華博士在1996年發現及發明。說他發現,是因為他當年在偶然一次診症中發現這個療法。

說他發明,是他發現了這個超好的針灸技術之後,努力研究、思考和實踐,把針灸用的毫針設計成現在的浮針,使這個針灸技術療效來得顯著。

符仲華發現這個針灸技術或可說是偶然的。話說有一天他在廣州為一位中年女士治療網球肘,他以傳統毫針「阿是穴」的理念施治,經過十次八次療效不理想,他靈機一動,記起傳統針灸技術中有「平刺法」這一招,於是他徵得患者同意後,拿起粗針在痛點附近平刺,竟然獲得滿意的療效。

兩個發明

說到發明,浮針的發明有兩個:一是掃散。二是專用針具。掃散是指針身在皮下作扇形擺動,這個動作繼承自傳統提插捻轉的操針手法。

浮針療法(Fu's Subcutanous Needling, FSN)是浮針醫學的一種簡稱,是用符仲華發明的一次性浮針在局限性病痛周圍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進行掃散等活動的針刺療法,僅僅刺激非病變部位的淺表皮下組織,具有無痛苦、無副作用、無藥物、見效快、適應症廣等特點,可以大面積持久地通筋活絡,促進新陳代謝,激發人體自癒能力,達到不藥而癒之目的。主要用於治療筋脈不舒、血滯不通所導致的頸肩腰腿疼痛和一些內科、婦科雜病,尤其在傷科和疼痛科有着良好的運用優勢。

以下是浮針適應症:

1. 常見頸肩腰腿痛症、慢性肌筋膜疼痛綜合症,如頸椎病、頭痛、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症、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管綜合症、腱鞘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腰三橫突綜合症、膝骨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足跟痛、足底筋膜炎、運動損傷疼痛等。

2. 呼吸系統:哮喘發作、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慢性刺激性咳嗽等。

3. 消化系統:如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呃逆、慢性腹瀉、功能性消化障礙等。

4. 急性痙攣性疼痛:如急性腰扭傷、突發性泌尿性結石、膽囊炎急性發作等。

5. 婦科:如乳腺增生、月經不調、盆腔炎、子宮肌瘤、痛經等。

6. 泌尿系統:如漏尿、前列腺炎、排尿障礙等。

7. 早中期股骨頭壞死,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

8. 其他慢性雜病。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認識浮針治療? 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