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須有物

顧小培 | 2020-04-30

小時候上英語課,學good/better/best,有一個錯覺:better比較good要好一些,best是「最好」,所以,best肯定比較good和better都更佳。後來才醒覺,其實未必盡然。good是形容詞,就其形容的事物,作出「好」的評語,那屬絕對性的,不是比較性的。其他兩者本身卻沒有意思,只是用於針對兩個或多個事物之時,施行某方面的級別釐定而已。所以best每每未必能去到good的程度。

近年來有一種措詞,其公式是「沒有最X,只有更X」。信手拈來:有報章曾報道說「昨天晚上在太子港鐵站發生了從來未曾有過的嚴重警民衝突。可以說是沒有最暴力,只有更暴力」。這段說話,實際上說了等於沒有說,因為毫無實質。「最暴力」與「更暴力」都屬比較性的描述。報道中唯一傳達的訊息是:暴力程度比前升級了,但沒有根本性地(在本質上)描述「暴力」的行為。以「黃絲」的立場觀點看,寫這句話的人可能是貶警察撐暴徒,說警方使用了前所未見的高壓手段。也可能有另一些人認為,說的乃是示威者的破壞行動升級了。

記憶中,最近群眾運動中的一些口號也是循這個公式表述的。其內容若非空洞無物,就是嘩眾取寵。

上月初發生一件事。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提出,就疫情改善,要對武漢市民展開感恩教育:「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聽黨話,跟黨走,形成強大正能量。」之後引起不少輿論大張撻伐。

有人說這些說話是「根深柢固的奴性作祟」。無論如何,顯然發聲時間錯了。有資深媒體人撰文表示,「稍有良心,此時都不會要求驚魂未定的武漢人感恩」。另一方面,對象也錯了。《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說,應該「感恩戰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感恩那些因為配合『封城』和支持極限防控做出大量個人犧牲的廣大民眾」,以及「感恩這個國家能夠在大災面前眾志成城的強大機制和能力」。

香港也有人撰文作出強烈非議。他指出「正常的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只有忘恩負義的人,才沒有感恩之心;但感恩不感恩,不是教育出來的」。文中有一段說話值得向大家推薦。他說:「人間萬事,先問有與無,再問真與假,再問是與非,再問恩與仇,最後還要問功與罪」,鏗鏘有理。可惜文章題目是〈感恩教育: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卻落入了煽情的窠臼。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