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眼痕又生眼瘡? 提防「瞼上的蟲兒」!

郭婉婷醫生 | 2020-05-04
有文獻記載60歲以上的人有84%會感染蠕形蟎蟲,70歲以上的感染率更達100%。

在新冠狀病毒疫情下,你已經勤洗手又注重個人衞生。但如果我告訴你,你臉上和眼皮上還住着很多寄生蟲,這會不會把你嚇一跳呢?如果你想認識多一點這隻與你「同床共枕」的寄生蟲,那你就要繼續讀下去了。因為本文的主角是蠕形蟎蟲,它是一種在人類面上眼瞼上常見的寄生蟲。究竟它和眼部疾病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先生的個案吧!李先生剛退休,身體大致健康,但這幾個月來他的上眼皮又紅又癢,他見過不同的醫生,也用過不同類型的藥水和抗生素,症狀也沒有紓緩。最困擾的是他不斷生眼瘡(又俗稱眼挑針,學名為麥粒腫)。雖然他有勤力熱敷、用藥,亦做兩次小手術,但是眼瘡仍是不斷地回來,害他經常被朋友取笑,連聚會也不想去了。

有鑑於他的眼皮炎難以根治,眼科醫生為李先生作特別檢查留意到他的眼睫毛根部有很多像頭皮一樣的鱗屑包圍着。醫生為李先生拔除了幾條眼睫毛送到實驗室檢驗,在顯微鏡底下發現多隻蠕形蟎蟲附在他的睫毛上。

李先生的臨床表現及化驗結果都與毛囊蟎蟲病吻合,在醫生指示下接受了一個療程的茶樹油治療之後症狀大為改善,也沒有再長眼瘡了。

感染蠕形蟎蟲

蠕形蟎蟲是人體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種永久性的小型寄生蟲,住在人類皮膚裏的蠕形蟎蟲有兩種,毛囊蠕形蟲(Demodex folliculorum)和短蠕形蟲(Demodex brevis)。毛囊蠕形蟲的成蟲較長,約0.3mm至0.4mm,主要刺吸角質及皮膚細胞為食物,於毛囊中聚居。

其實蠕形蟎蟲感染十分常見,全球各地均可發生。蠕形蟎蟲並不會出現在新生嬰兒的身上,但出生不久便會被感染,且隨着年齡增長感染率逐漸增加,有文獻記載60歲以上的人有84%會被感染,而70歲以上的群組感染率更達100%。但究竟有幾多隻蠕形蟎蟲才會導致發病?目前仍未有定論。

現在是不是覺得臉上眼皮上癢癢的呢?但其實我們的身體每天也與無數的微生物和平共存,例如我們腸道裏的益生菌。當然蠕形蟎蟲對我們的眼皮是沒有益處的,但在正常情況下蟎蟲並不會過分繁殖亦不會引致疾病。所以與其說它們是寄生蟲,其實它們跟我們比較接近於共生關係。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數量會大量增加,加上如果我們的免疫系統失調,就會導致症狀,學名稱為毛囊蟎蟲病。

睫毛的根部被頭皮一樣的鱗屑包圍着,像穿了袖子一樣。(作者圖片)

毛囊蟎蟲病徵

毛囊蟎蟲病最常見的表徵就是瞼緣炎,亦常稱為眼皮炎。眼皮炎的症狀主要是痕癢、刺激感及眼皮皮屑。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眼瞼邊局部的發炎,多數是由細菌、脂溢性皮膚炎或局部的過敏反應引致,且常合併存在。

眼皮炎極之常見,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未必會想到病因是毛囊蟎蟲病。毛囊蟎蟲病引致的眼皮炎通常很反覆,而且久治不癒,並會伴隨不同程度的睫毛問題,例如睫毛脫落或眼睫毛倒生。最經典的病徵就是前文個案一樣,睫毛的根部被頭皮一樣的鱗屑包圍着,像穿了袖子一樣。

毛囊蟎蟲病亦能引致瞼板腺功能失調及其後的乾眼症。瞼板腺是眼皮邊的脂肪腺,負責提供正常眼淚水裏的油份,是保護眼球表面健康重要的一環。阻塞的瞼板腺可以形成眼瘡,不只會影響外觀,更有可能二次細菌感染或誘發蜂窩性組織發炎。更有文獻指出蠕形蟎蟲會導致角膜感染和發炎,從而損害視力。

毛囊蠕蟲病詳細的致病機制仍然未知,推測可能是因為蟎蟲本身阻塞毛囊及油脂線,蟎蟲亦可能帶有致病細菌或其死後的屍體導致皮膚的延遲性過敏反應或先天性免疫反應。

確診多靠臨床病徵,醫生可拔除病人部分眼睫毛於顯微鏡底下作檢查。但究竟要拔多少條睫毛,而每一條睫毛上有多少隻蟎蟲才界定為得病呢?現在文獻上還未有定論。

顯微鏡作檢查

眼科醫生很可能會建議採用經稀釋的茶樹油塗抹於眼皮邊作治療,療程通常要3個月,需確保殺死所有成蟲和蟲卵。茶樹油會刺激眼睛,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示下進行。坊間亦有茶樹油配方的濕紙巾,患者可以跟醫生指示下使用。病人亦要用含茶樹油的產品清洗面、眉毛和頭髮,更要更換和清洗枕頭套床單以清除任何餘下的蟎蟲群。

事實上,「瞼上的蟲兒」大部分情況都只是跟你共生而已,不用擔心太多,亦不需要自己亂拔眼睫毛去檢查。但如果你的眼部持續不適,尤其是眼皮紅腫痕癢及眼瘡,請及早諮詢你的眼科醫生,以作出適當的跟進和治療。

撰文:郭婉婷醫生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健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蠕形蟎蟲是一種在人類面上眼瞼上常見的寄生蟲。(作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