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海市蜃樓

顧小培 | 2020-05-06

過去兩天本欄談論的是:中國與西方一般「政治理念」與「政治制度」孰優孰劣的比較。基本上兩者政治建構都是基於「what is right」(什麼才是「合理正確」的),但西方思想的沿革乃是從每一「個人的立場」作出發點,於是一路上走過來,「what is right」on the whole進展成為「what is my right」as an individual,也就是,「合理正確」進展成為「個人權利」。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個人權利」若集中在一起,必有參差。當每一個人偏重自己,具有私心,各持己見之時,該如何才能將矛盾統一?於是走出了「民主」少數服從多數的解決方法。

另一方面,中國思想則是從大處着眼,追求的是「大同世界」,更甚於「個人權利」。鼓吹的是「以大局為重」。但那並不是將那個所謂「個人的權利」完全抹殺了,而只是偏向於「以大眾的福祉為依歸」。必要時,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寧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

舉一個例,西方民主制度下的社會,好比是一幢多層大廈中的居民,其中持份者形同一盤散沙,各家自掃門前雪;其集體決定,每每須依賴一些人為的、強加於其上的制度,於是效率及效果均差強人意。中國的則像是「圍屋」,形成的是一個族群團體,有一致的目標和統一的操作,眾志成城,發揮起來得心應手。

當然,上文描述的情況並不可以一概而論。西方不少有識之士也能高瞻遠矚,撇除成見,不讓目前個人或短暫的利益,危及整體長遠的福祉。在中國,也有很多人目光如豆,只斤斤計較那所謂「民主」能給予自身的「權」和「利」,不肯妥協。

但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兩個政治架構之間的分歧,而是在於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硬銷」手法。張維為教授指出,美國人須理解到,他們所提出的「民主」,並不是唯一可行的政治制度,所以,他們不應迫使他人採用。中國以其文化背景和獨特狀況,可以(甚至應該)有其更為適合的另一套方案。但中國從不以之作為標準,向別的國家指手畫腳。

不過,「民主」這件食材當中包含的無論是補品還是毒藥,其表面的一層肯定是糖衣,很難說服一些人不將其放進口中。政客似是而非地說:「民主給予你當家作主的權力,可保障你的利益;你把手上的一票投給我,連同其他人投票的力量,可以令我替你們伸張正義。」碰上一個入世未深的人,哪有能力抗拒?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