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腸劑進化 大腸鏡檢查不快感減輕
大腸癌的「惡」不在於它是最常見的癌症,而是我們對它的忽略、對篩查重要性的輕視。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腸鏡檢查,便可及早預防。無奈,要市民踏出接受腸鏡檢查可謂難之又難,也正因如此,令不少患者錯失及早發現瘜肉或早期癌症的機會,令腸癌有機可乘。為什麼市民要「推卻」接受腸鏡檢查呢?原來,不少人害怕檢查前飲用大量味道不佳的洗腸劑,但其實近年已有新一代洗腸劑,是橙汁口味,且用法較方便,再加上腸鏡技術提升,腸鏡檢查也不一定是苦差!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2017年多達5635宗新增個案,死亡個案亦有2138宗。可惜,大眾對及早預防大腸癌的意識仍然甚低,不少確診個案到晚期階段才被發現,導致治療難度大增。究其原因,這或許與早期大腸癌的病徵不明顯,令患者忽略其危險性有關。
病徵不明顯 難及早識別
記得遇過一名中年男病人,他本身並無任何大腸癌病徵,因為其他原因而要接受身體檢查,怎料意外地發現患上中後期大腸癌。令他感到無奈的是,一直以來他並無任何腹痛及大便出血等病徵,萬料不到會被這個無聲無息的癌症殺手盯上。
不少人會問,為什麼早期大腸癌總是難被發現呢?許多時候,當我們的排便習慣出現改變,總會認為這種情況屬於腸胃疾病,不以為意。事實上,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病徵,直至晚期才有大便帶血、腹部不適及消瘦等徵狀。因此,只要排便習慣改變,甚至持續出現不良情況,便應及早求診,找出當中原因。
作為醫生,我們經常強調,早診斷早治療從來都是對抗癌症的最佳途徑。面對大腸癌這名殺手,政府近年就大力推動大腸癌篩查計劃,為50歲以上合資格人士安排大便隱血測試,望能於癌前階段識別病情。
如果想更準確診斷大腸癌,現時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要數到大腸內視鏡檢查。醫生會將全長約1.6米、裝有鏡頭的喉管由肛門指向大腸,透過鏡頭便能清楚觀察大腸狀況,如發現瘜肉會同時間一併切除。檢查之前,患者或需要服用處方藥物,減輕可能出現的不適,整個檢查過程大約10至20分鐘。
雖然過程簡單快捷,但大腸鏡檢查最令人拒諸門外的原因是事前清除腸道廢物的準備。
為了確保醫生在檢查過程中清楚看到大腸內部的情況,患者在檢查前一天不能進食固體食物,並需要飲用2至4公升洗腸劑。
飲用大量液體無疑會令人不適,例如肚脹或嘔吐,加上這些洗腸劑的味道相對難以入口,甚至有人會因此而拒絕接受檢查。不過,如果腸道沒有清潔乾淨,就有可能影響檢查結果,以致無法準確診斷。
為了減輕患者檢查前的心理負擔,近年就有新一代洗腸劑改變以往的飲用方法,味道也不再是昔日般難接受,而是橙汁口味,令人容易接受。
患者只需要飲用半杯份量,其後如常飲用約2公升飲料亦能達到昔日的洗腸效果,而且能按個人喜好選擇,例如清湯、果汁或清茶等等。
至於歷史較長的聚乙二醇,飲用時,盡量避免一次過大量飲用,嘗試分段飲用,例如每15分鐘飲用250毫升,亦可使用飲管減慢飲用速度,減低當中的飽肚感。當感到難受時,可咀嚼少量檸檬片減輕不快感覺。
高風險人士 須定期檢查
雖然大腸鏡檢查的準確度高,但普遍市民對及早檢查的意識仍然偏低。正因如此,徹底檢查才是預防大腸癌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愈早檢查愈能識別早期癌症,從而增加生存機會。尤其是本身有家族病史、遺傳因素及炎症性腸病的高風險人士,早於50歲前便應接受相關檢查,避免大腸瘜肉隨着年月出現病變!
曾聽不少患者提過,進行過大腸鏡檢查後,10年內就不怕大腸癌襲擊,毋須再接受檢查。這並非絕對正確,當患者進行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瘜肉,即代表患者已屬腸癌高危族,而擁有上述提到的高風險因素人士,亦應在初次檢查後提早覆檢,以免夜長夢多。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撰文 : 陸正綱醫生_腸胃肝臟科專科
[信健康] 診斷大腸非難事,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