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康新趨勢(上)

許彩玉 | 2020-05-14
機械手結合了機器和神經科學的先進技術,中風患者戴上機械手後,可以安全地重複活動手部,改善上肢功能。系統用生物反饋裝置,透過視覺回饋協助患者學習操控,要求患者發動患側前臂肌肉的肌電(EMG)去驅動機械裝置,並以指定手部動作完成電腦遊戲,以確保患者在治療期間能積極參與及控制患側手部操作。

兩周前,「賽馬會流金匯」陳護士曾在此欄跟大家分享預防中風的方法。但畢竟中風是香港第四大殺手,不少人還是防不勝防。

「腦中招」也不是世界末日,患者若能在病發後首半年透過持續而密集的復康訓練,可收回最大的康復效果。然而,傳統的訓練主要靠治療師協助患者改善活動功能,礙於人手短缺和要顧及患者接受治療時的安全,住院期間安排長時間的復康訓練時段已是捉襟見肘,出院後社區在這方面的支援亦不多,可以想像,患者康復進度亦受到影響。

近年來,復康治療引入科技儀器輔助中風者已成新趨勢。流金匯也有機械手訓練儀器、機械腳托、復康互動單車及3D-AR擴增實境復康運動訓練等。這些配合科技系統及數據偵測統計紀錄,無疑有助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互動,加快康復進度及成效。

機械手訓練系統:機械手結合了機器和神經科學的先進技術,中風患者戴上機械手後,可以安全地重複活動手部,改善上肢功能。系統用生物反饋裝置,透過視覺回饋協助患者學習操控,要求患者發動患側前臂肌肉的肌電(EMG)去驅動機械裝置,並以指定手部動作完成電腦遊戲,以確保患者在治療期間能積極參與及控制患側手部操作。

機械腳托系統:中風患者常見有足下垂,足踝關節無力,抬腳困難。機械腳托利用壓力感應器來識別患者的步態,適當地使用電動摩打輔助患者提起腳掌行走平路或上落樓梯。穿戴機械腳托對下肢的功能性復康具有治療效果,重新學習正確的步態及平衡,特別在獨立步行時更有信心將重心轉移到患側,減少因不良步態或步履不穩而跌倒風險。

篇幅所限,下期將繼續介紹進一步改善活動功能的復康互動單車及3D-AR擴增實境復康運動訓練。有需要人士如欲了解本中心的專業物理治療服務「Smart Rehab中風復康計劃」,可致電3763 1000查詢。

作者為賽馬會流金匯復康及發展經理、

一級物理治療師

 

[信健康] 中風治療非難事?護理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