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臼 容易復發

鍾礎逸醫生 | 2020-05-22
肩關節脫臼時,患者會感到整個肱骨頭向前移動,劇痛隨之而來。在首次脫臼後,關節通常不會自我復位。很多20歲或之前初次脫臼的年輕患者,達九成機會將來可能再次脫臼。

肩膊是身體最靈活的關節,我們在日常生活或運動時會經常使用此部位。然而一旦受到劇烈碰撞,便有機會造成肩膊關節脫臼,影響活動幅度;若然出現慣性脫臼(即重複性脫臼),更有可能帶來長遠影響。

肩關節脫臼時,患者會感到整個肱骨頭向前移動,劇痛隨之而來。在首次脫臼後,關節通常不會自我復位。很多20歲或之前初次脫臼的年輕患者,達九成機會將來可能再次脫臼。

患者若出現慣性脫臼,肩關節窩前唇撕裂及移位,失去穩固關節的功能,簡單如反手按床頭鬧鐘等動作,都有可能造成脫臼。即使每次關節均能自行復位,但軟骨一再受磨損,可能出現關節炎,甚至關節退化。

慣性脫臼患者可考慮接受關節鏡微創手術,將已撕裂的軟組織(前唇)復位及拉緊,讓關節回復穩定性。不過,如關節窩骨骼磨蝕程度太嚴重時,上述軟組織修補手術作用已經不大,此時就要透過電腦掃描檢查骨骼磨蝕程度;若受損程度超過兩成,便要做骨轉移手術(bone block procedure),讓肩膊關節恢復穩定。年老患者如同時患有關節退化,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惟活動能力已難回復昔日狀態。

為免肩關節脫臼後復康欠佳,招致後遺症,患者在首次脫臼後應由骨科醫生或急症室醫生以專業手法幫助復位。醫生會安排病患者在無痛的情況下令關節復位,令復位更順暢,以減少軟骨及軟組織受傷的機會。之後患者需要接受約6星期的物理治療作康復,強化肩膊後方肌肉及旋轉肌。

肩關節脫臼可大可小,因此,讀者於運動時謹記以正確姿勢進行,且量力而為。若想減低脫臼風險,平日可多做手臂肩膊拉筋運動,也可請教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幫助強化旋轉肌及肩胛肌。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減肩關節脫臼風險,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