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拖小手的親子空間

蘇瑞雯 | 2020-06-05
任何一段關係都需要時間及愛心,一起同行經營。

「其實我只想爸爸媽媽能夠多花一點時間陪伴我。」

這句說話是筆者過去到學校帶領學生組別,透過藝術創作來進行心理輔導時經常聽到的。每次聽到小朋友說出這句心底話時,內心總覺戚然及無奈。

香港的確是個壓力之都,供養父母及子女、教育、供樓、供車、供保險、醫療支出等等,通通都是錢,於是大家日以繼夜地工作,甚至犧牲陪伴家人的時光。當父母拚命工作賺錢,以為可改善孩子生活條件,能為家人提供最好的東西,但原來孩子所需未必是父母心中所想。

孩子需要各有不同,可能是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及聆聽、認同、更大的自由及空間、包容、尊重,甚至是接納孩子的不足,摒棄那種不必要的比較心態。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忽略父母的需要,他們努力工作,一心希望能為家庭提供最好的,但過程中或許也在承受無比壓力,甚或是一些個人犧牲,他們同樣需要別人去聆聽他們的內心需要,釋放內心的壓力。

聆聽彼此真正需要

無論是孩子或父母,如果彼此的真正需要未被聆聽及照顧,而又不懂得表達,便有機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差,甚至引發情緒問題及行為偏差。作為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而非親子專家,我不敢教授親子技巧,但我會想究竟可以如何令雙方放開包袱及既定身份、角色,繼而進入對方的世界,真心聆聽彼此的需要?這是在建立一段親子關係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過去的經驗讓我觀察到每一段親子關係當中,都因應其成長背景及處境差異而有着不同的需要。當我運用不同的遊戲及藝術創作,搭建橋樑,讓父母及子女在創作過程中,彼此將內心感受表達出來,告訴對方大家真正的需要時,那一種互相聆聽與互相關懷的過程,必須透過雙方親身共同經歷及體驗,才可帶來更深刻的體會及反思,從而希望能夠在行為上呈現變化。

記得曾經在一個親子小組內,透過運用不同的身體舞動遊戲,以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身體接觸,從而建立一種親密感覺,活動後一些父母分享,他們體會到原來長大了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的擁抱,而這一刻他們才醒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去擁抱孩子。同樣地,小孩子或許未必懂得用深刻的語言去表達對父母的感受,但是他們卻可以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去表達對父母的愛。任何一段關係,其實都需要時間及愛心,一起同行經營,才有機會修成正果。希望已經為人父母的讀者,看完本文後能有所體會。

寫到這裏,我憶起一位媽媽與兒子共同創作的作品,那是一個用輕黏土製作而成的一雙手,一個大手拖小手的藝術作品,筆者希望每一段親子關係中,都能找到屬於他們的「大手拖小手」的同行空間。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

治療師(ANZACATA)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展現愛的關懷 支援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