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 早醫護關節

2020-07-08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也許一般市民都比較熟悉,例如對稱性的小關節發炎,主要影響手指和手腕等關節,引致腫痛、晨僵等情況。但要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早期未必出現上述的典型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本港其實頗常見,每1,000人大約有3-4人患有此病1。患者以女性為主,發病的高峰年齡為35-45歲2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也許一般市民都比較熟悉,例如對稱性的小關節發炎,主要影響手指和手腕等關節,引致腫痛、晨僵等情況。但要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早期未必出現上述的典型症狀。

近年的研究,逐漸帶領我們追踪及正視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問題。患者在發病的最早期常會感到疲累和精神不振。關節的症狀相對並不明顯,可能只有輕微的痠痛。因此,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被忽視,或誤以為退化或勞損所致。然而這階段卻是治療的關鍵期3

由於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仍未出現典型的症狀,風濕病科醫生會因應病情,考慮替病人驗血,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標記,例如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根據研究顯示,抗環瓜氨酸抗體在病發前三至五年已經出現4。如果抗體的濃度不斷上升,發病的風險亦會越大5。此外,風濕病科醫生亦可以透過影像學檢查,例如超聲波及磁力共振等,檢測出並未導致明顯症狀的關節炎,作為診斷的參考。如果患者未能及早接受治療,關節炎會變得更嚴重,最後演變成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所以,當病人出現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風濕病科醫生多會建議及早治療。治療方案和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分別不大,最大的分別是治療效果。即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病情在早期時好比山火初起,只有一個小火頭,比較容易撲熄;但若已發展成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比山火已出現多處火頭,並且火勢較大,治療所需的藥物種類、劑量,治療的時間等也比早期為多。

更重要的是,發炎可以在短時間內對關節造成破壞,即使用藥把「火頭」控制,已受損的關節也無法復原,所以及早治療是避免關節受損最有效的方法6

常會用作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傳統藥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和來福米特等。而根據近年的研究,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能達至病情緩解後停藥而不復發的機會可比非早期的病人高一倍。雖然僅有30%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病情達到緩解7,但對於這些患者仍是一個希望。病人可向風濕病科醫生詳細了解,在充份溝通後才作決定。

至於生活上,雖然高糖分或加工食品會增加關節發炎的程度,但影響不太嚴重,因此病人無需嚴格戒口,最重要的反而是以下兩點:

1. 必須戒煙,戒煙除了有機會幫助控制病情,也可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心肺的風險。
2. 注意運動,運動除了可增強心肺功能,也可強化肌肉,保護關節以及維持關節的活動能力。步行、單車、游泳等都適合一般患者。此外亦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較年長的患者則可以學習太極。

以上資料由賽諾菲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References
1. Shiu W, et al. HK Pract. 2018;40:61-72
2. Ólafsson S.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2008.
3. Druce KL & Basu N. Rheumatology. 2019;58:29-34
4. Niewold TB, et al. Q J Med. 2007;100:193-201
5. Bizzaro N, et al. Arthritis Res Ther. 2013;15:R16
6. Deane KD & Cheung TT. Clin Ther. 2019;41:1235-9
7. Baganz L, et al.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9;48:976-82

SAHK.SARI.20.04.0197 Jun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