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應做什麼檢查

霍偉明醫生 | 2020-07-15
中風的相關因素有很多,若50歲以上人士接受對中風風險影響較大的因素檢查,其實已對預防中風有很大作用。

中風的相關因素有很多,若50歲以上人士接受對中風風險影響較大的因素檢查,其實已對預防中風有很大作用。

例如,一般人到了50歲後較容易有三高。從預防中風的角度,三高之中若要選一個最值得檢測的,就是血壓了,因為高血壓對中風的風險影響最大,也最容易被找出。其次是心臟病,無論是心律不正或血管性心臟病,都和中風息息相關。

具體來說,年齡、性別、家族病史、血壓、心臟病、酗酒等因素,已可大致反映一個人的中風風險。實際的檢查方面,除了血壓,24小時心電圖是其中一種值得考慮的檢查,它透過連續24小時監察心跳,可知道病人有否心律不正,而心律不正是中風的其中一個極高危因素。此外,心臟超聲波可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輔助評估中風風險。另一個是頸部超聲波檢查,若頸動脈嚴重阻塞,進入腦部血管分岔位的血流會增速,令血管硬化的機會增加;阻塞頸動脈的通常是膽固醇,它會令血管壁發炎,容易撕裂、出血、結痂,而這些痂可能很不穩定,隨時會脫落並流到腦部的細小血管造成嚴重阻塞,亦即中風。此外,血糖、膽固醇和肝腎功能也可作為預防中風的檢查項目。

若檢查後各項風險因素都在可接受範圍,當然值得恭喜,但也要視乎每個因素的實際結果,決定相隔多久再做檢查,例如膽固醇在「責界」邊緣,就可能要較頻密地覆檢了。

即使檢查後發覺中風風險極高,也不用擔心,因為仍可對症下藥預防。例如血管內膽固醇堆積,有機會脫落流到腦部造成堵塞,也可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等控制。又或檢查發現頸動脈阻塞,也可在頸動脈通波仔預防中風發生,所以千萬別輕視預防中風檢查的重要性。

香港中風學會也在網頁設計了中風風險評估的計算器,只要輸入年齡、性別、血壓及回答有否心血管疾病等,便可初步計算出中風風險。(網址:www.stroke.org.hk/main/index.php/apps/stroke-risk-calculator.html

作者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預防中風須知,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