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背後的需要

蘇瑞雯 | 2020-07-17
冰山理論由心理治療師Virginia Satir提出。

「幻覺和夢境是假的,但反映的慾望和恐懼卻是真實的。」這對白是出自近期大熱的港產電影《幻愛》。我們每個人也會發夢,但有沒有想過夢境背後潛藏的意義?幻愛背後告訴我們的,又是什麼?

內含小量劇透。電影講述一名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康復者與心理輔導員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因為內心恐懼和自卑,一直渴望愛情但從來不敢戀愛,從而困在一段幻愛當中,未能走出阻止自己去愛的心中鬱結。女主角卻是一名工於心計的心理輔導員,由一心只為完成畢業論文,利用男主角對她的愛,到最終勇於面對自己成長路上的種種缺失,勇敢地面對一段真摯單純的愛。

電影留下很多討論空間,筆者作為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自然對劇中女主角在處理道德專業操守、移情(transference)及反移情(counter transference)等細節上特別留意。然而,今天不談學術,只想貼地分享電影讓我看到現實世界的真實一面,與其標籤說這是精神病人與心理輔導員之間的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每個人的故事,因為人類本能就是渴望得到愛、被愛、被接納,這是不論身份年齡,人人也渴望擁有的人類基本需要。

冰山理論

然而,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成長路上,他們的成長需要沒有被照顧,面對不同的缺失下,性格發展亦在不自覺間受到影響。以女主角的強烈陰暗面為例,正正是因為童年缺乏母愛,長期被母親言語暴力,甚至脫光其衣服作為懲罰,這段恐怖童年令女主角的性格扭曲了,不再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甚至甘願用自己的身體去交換一段段利益關係,讓自己做一個其形容為滿身污穢的女人。

在這個角色上,我看到心理治療師Virginia Satir提出的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人們可以察覺到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一角是我們的意識及行為,但我們未必察覺到沉在水面下的大座冰山,那是我們的潛意識,是本能運作或內建情緒人格的重要部分。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累積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筆者大致認同,因為過去處理的個案中,主人翁的童年遭遇為他們帶來了深遠而且沉重的影響,甚至造成性格扭曲。每次當我陪伴個案嘗試去治療童年經歷時,我一次又一次看到,性侵、家庭暴力、言語暴力、欺凌、虐待等對一個人的成長所帶來的毀滅力量,在一個長期缺乏愛及渴望無法合理地滿足的情況下成長,那個人究竟該如何重新學習去愛及接納被愛?

有些心理學家愛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然而筆者相信,過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電影結局讓觀眾自行想像,但是劇中女主角選擇面對自己過去的陰暗面,重新出發。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學習面對自己的過去、重新接納自己、再去學習愛自己、愛別人、接納愛,其實選擇權仍然在我們的手上。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好好學習面對自己,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