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防血壓升高

李思齊教授 | 2020-10-20
高血壓的輕微症狀包括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

天氣轉涼,人體機能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受此影響,筆者認為,此時養生,應慎防血壓升高。

秋季血壓易升高,原因有三:一是氣溫下降,中醫有「寒主收引」之說,即為禦寒,毛孔收閉以減少散熱,血管也開始收縮,血壓會因之升高;二是秋季乾燥,人體易缺水,使血液黏稠,和血管阻力增加,進而使血壓升高;三是秋天燥氣當令,易耗傷體內陰精,使陰陽失衡,以致陽氣亢盛而使血壓升高。說到陽亢誘發高血壓,最早可以追溯神醫華佗。據說,華佗有次在街上看到3個人在街邊酒館飲酒,其中一人面呈桃色,見者皆羨其氣色好,此人也沾沾自喜。華佗卻道,這人陽亢,命不久矣。幾天之後,果然如其所言。

五主因

血壓是指血液在人體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血壓是保證血液正常流動的條件。正常情況下,血壓會維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收縮壓為90至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至90毫米汞柱。但不同原因會使血壓升高,即所謂的高血壓。高血壓常見的輕微症狀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則會引發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出血等,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引發高血壓的因素主要有五。一、先天遺傳:據統計,父母均患有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為46%;二、飲食不節:鈉鹽、脂肪食量過多;三、體重超標:體內脂肪超標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抽煙酗酒:這會使血管彈性降低而使血壓升高。尤其是飲酒過量,會使血壓明顯升高;五、其他因素:長期精神緊張、易激動、年齡、缺乏運動,以及腎臟、大血管病變、內分泌疾病等,均可誘發高血壓。

三預防

秋涼之際,高血壓患者更要遵醫囑,定期測血壓,按時用藥。古代名醫扁鵲曾說「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即認為有病先食療,後用藥,故當重視飲食預防高血壓,注意如下3個方面:1.控制鈉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6克,這6克鹽不僅包括看得見的鹽,還包括看不見的鹽,如滷製品、醃製品、醬料、臘肉等所含的鹽;2.節制飲食,不過飢過飽、暴飲暴食,少吃油膩和動物內臟,飲食宜清淡,適量多食香蕉、芹菜、菠菜、橙等蔬果;3.適量多食粟米、小米等粗糧,少食精米精麵、辣椒、薑葱等。

此外,以下5個方面也需注意:1.戒煙限酒:飲酒愈少愈好,最好戒掉;2.控制體重:即要「管住嘴,邁開腿」,控制飲食和做適量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極等,每次最少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運動3次;3.減輕壓力:保持心態平衡,避免情緒障礙使交感神經張力過高,進而使血壓失控;4.飲用綠茶:每日6至15克為宜,並及時補充水份;5.作息規律:睡眠不佳會使血壓升高。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秋冬季防血壓升,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