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有ALK? 第三代標靶藥療效更進一步

2020-11-18
醫生吳幗杏指出,過去肺癌的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但隨著標靶藥及其他療法推出,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及存活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後情況。

肺癌不但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多年來更是癌症頭號殺手,原因是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屆較晚期,治療選擇亦較為局限。隨着醫學及基因科技的愈趨成熟,肺癌分類也愈趨精細,治療選擇亦更多樣化,以ALK肺癌為例,便有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可用,而且相關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至第三代,繼續提供針對性療效,並能有效控制轉移至腦部的癌細胞,為病人延續治療的希望。

ALK肺癌是指癌細胞帶有ALK基因變異,約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雖然這類肺癌的症狀與一般的肺癌沒太大分別,但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

近半ALK肺癌會上腦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幗杏指出,ALK肺癌的患者以女性及非吸煙為多,而且確診時的年齡中位數約為52歲,較整體肺癌中位數約70歲,明顯較為年輕。另一個比較特殊的是ALK肺癌較常見有腦部轉移、亦即癌細胞擴散至腦部的情況,比率可高達五成。

「如果病人出現腦部轉移,症狀就是視乎腫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有些病人可能會有頭痛、作嘔作悶,部分人則可能會有視力或聽覺受影響的情況,也可能出現頭暈及言語障礙,並可能出現抽筋及昏迷等嚴重情況。」吳醫生稱,若病人出現腦轉移,選擇藥物時就要考慮使用更能針對腦轉移的新一代標靶藥。

她解釋,新一代標靶藥物較能穿越血腦屏障,故可更有效對付腦內的癌細胞,例如第三代ALK標靶藥對腦轉移的控制率可達五成。此外,腫瘤細胞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再次出現基因變化而產生抗藥性,這時就需要使用再新一代的藥物,藉以繼續抑制腫瘤生長及惡化。

第三代標靶藥有效控制腦轉移
「正因為ALK肺癌患者很多仍然十分年輕,無論在工作或家庭都處於拼搏的年齡,一個好的治療方案對病人來說是十分重要。」吳醫生說,好的治療既不會帶來太多副作用,又可以控制病情,讓病人可以繼續工作和照顧家庭,令生活質素得以維持。

她強調,第三代ALK標靶藥的最常見副作用是血液膽固醇及血脂上升,但一般均屬輕微問題,簡單使用一些降血脂藥物已能處理,其他可能會遇見的副作用如水腫、周邊神經炎、健忘及情緒障礙等,亦可以透過調整藥物劑量而令情況有所緩解。

不少病人在確診時都會疑惑「為何癌症偏偏選中我」,明明自己健康良好,亦沒有吸煙等不良嗜好,卻突然患上肺癌,而聽到是ALK肺癌時就更可能因為認識不多而帶來不安。

副作用較少 保持良好生活質素
為了讓病人安心治療,吳醫生每次都會向病人詳細解釋,讓病人明白肺癌有「ALK」其實可算是「好事」,因為可以使用針對性的標靶藥作為一線治療。她說:「有些病人知道毋須做化療時,即時鬆了一口氣。有些人在初時不太相信,直至接受治療後見到療效,又沒有脫髮等副作用時,才知道醫生沒有誇大呢。」

吳醫生強調,標靶藥的出現大大改變了肺癌的治療,對於不同類型的基因突變帶來顯著的療效,例如用於治療ALK肺癌的標靶藥,往往都能令病情穩定兩、三年,個別更可以令病情受控長達五年之久。

ALK肺癌的特性:

● 患者普遍較為年輕
● 女性較多
● 大多沒有吸煙習慣
● 較易出現腦轉移

頭號癌症殺手:肺癌
肺癌一直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單在2018年便有3853人死於肺癌,即每四宗癌症致死個案中就有一宗由肺癌所致,而同年新症亦有5252宗新症,為僅次大腸癌的第二常見癌症,個案亦比2008年增加了24%。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幗杏指出,過去肺癌的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但隨著標靶藥及其他療法推出,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及存活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後情況。

她稱,癌症病人在確診時往往也感到晴天霹靂,尤其想到化療後的副作用,如大量脫髮、食慾不振、抵抗力變弱等等,都令他們深感惶恐不安,作為醫生就會向他們詳細解釋,特別是現時有一些很有效的標靶藥,可以有效針對病情而副作用又較傳統化療為少,幫助維持生活質素,甚至可能把癌症變成如糖尿病般慢性病,可以利用藥物長久控制。

對於不幸患上癌症的病人,吳醫生鼓勵他們不要苦惱於自己為何會患病,而是要向前看,積極面對和接受治療。她更期望未來會繼續有創新及有效的標靶藥和其他治療研發成功,令病人可以有更多及更好的治療選擇。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