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的爭論(下)

柳漢榮醫生 | 2020-11-09
美國傳染病學會也提出相同譴責,表明在沒有關鍵的公共衞生措施的情況下,是不能控制這場危機。群體免疫是從疫苗接種運動而達致,決不應以計劃暴露和感染數以百萬計市民,繼而可能造成數十萬人的嚴重疾病和可預防的死亡為代價。

10月3日,一批國際知名傳染病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衞生科學家提出《大巴靈頓宣言》。宣言指出在當前的封鎖政策下,公共健康及社會經濟已經出現破壞性影響。數據顯示,病毒對年老體弱者的影響較高,死亡率比年輕人高1000倍,因此建議一方面讓低風險的人恢復正常生活,通過自然感染令他們對病毒產生免疫力,同時找出高風險人士,集中隔離和加強保護,稱之為重點保護。只要大多數人有免疫力,所有人(包括高危群體)感染的風險都會下降,期望最終發展群體免疫力的同時,社會經濟可持續回復。

抗疫措施下民生和經濟的長期低落使各國政府受到很大壓力,這提議因此得到某些國家領導人歡迎,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席醫學顧問。不難想像他們正努力追求一些折衷的方法去解決當前問題,但他們不知道這選擇可能會出現惡果。

10月14日,多位專家簽署《約翰.斯諾備忘錄》,對群體免疫方法提出批評,並指出它不但不能結束大流行,還會導致復發性流行,就像疫苗接種之前許多感染性疾病一樣,把無約束的傳播局限於社會的特定階層也是不可行的。相反,廣泛實施封鎖和控制傳播才是有效措施。就像日本、越南和紐西蘭所實行的公共衞生對策,表明這些國家採取的步驟可以控制傳播,使生活恢復正常。

更有評論指出,區分高危群組的細節完全缺乏,在美國,近一半人口患有可能使他們面臨嚴重新冠肺炎危險的疾病,加上存在長期帶菌者等可能性,他們感染後19個月仍會帶傳染性,而復元人士的冠狀病毒免疫力會隨時間流逝而減弱,並且有可能再次感染。

美國傳染病學會也提出相同譴責,表明在沒有關鍵的公共衞生措施的情況下,是不能控制這場危機。群體免疫是從疫苗接種運動而達致,決不應以計劃暴露和感染數以百萬計市民,繼而可能造成數十萬人的嚴重疾病和可預防的死亡為代價。雖然封鎖、抗疫有它的弊處,最重要的是武漢式的全面封鎖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群體免疫多爭議,專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