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痛風是長期戰

陳柏滔醫生 | 2020-11-13
痛風是香港常見的關節炎疾病,主要是飲食習慣不健康及身體代謝出現問題導致體內積聚過多尿酸而散布到關節位,最後引發痛風。

痛風是香港常見的關節炎疾病,主要是飲食習慣不健康及身體代謝出現問題導致體內積聚過多尿酸而散布到關節位,最後引發痛風。

痛風患者初期大多單次性發作,關節位會紅腫熱痛,大約維持3至5日就痊癒。部分患者誤以為服用止痛藥暫時抑制痛楚就等於沒事,但其實體內尿酸一直未排出,第二次發作時情況只會更嚴重,若問題持續不處理,長期高尿酸就會形成痛風石。

痛風石太大向外會弄穿皮膚,增加皮膚感染風險,向內會令關節變形,長遠更會影響腎功能而引致其他心血管疾病。不過如果痛風症一年發作兩次或以上,就要配合降尿酸藥物來控制。

現時市面上有兩種降尿酸藥物,較為傳統的有Allopurinol,部分患者服用後有機會患上「史提芬綜合症」,嚴重者更會導致皮膚潰爛甚至死亡,香港每年都有個案。加上要經過腎臟排泄,患者如果腎功能不好服用此藥功效不大。相比之下,第二代降尿酸藥物Febuxostat在降尿酸方面控制尿酸效力更強,而且部分在肝部分解,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更安全有效。

化驗所尿酸值顯示的指數有時不一定使用同一制式, 降尿酸的目標是要長期控制低於6mg/dL或0.36mmol/L。只有控制至理想水平才能有效預防痛風發作及減少共病風險。如用藥後沒能達標,就要調校用藥劑量。

服用降尿酸藥物初期,尿酸受到控制時關節有可能受白血球攻擊,令關節痛楚更嚴重,患者有可能會對降尿酸藥失去信心,建議頭3至6個月先配合消炎止痛藥或Colchicine服用,讓患者在降尿酸同時避免承受不必要的關節痛楚,患者切勿因為痛風發作次數減少而自行停藥。

治療痛風是一場「長期戰」,對於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由於腎功能已有所下降,尿酸難以排出,不建議自行停藥,相反更只要控制飲食及配合醫生指引服藥,定期最少每半年抽檢尿酸水平及腎功能,才能真正有效預防痛風帶來的困擾。

作者為風濕病專科醫生

 

[信健康] 痛風要長期作戰,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