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之蠢

顧小培 | 2020-11-23

有一個「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見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故事內容讀者可能都耳熟能詳,在此簡作介紹。

春秋時代齊國有三員大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都很勇猛,但十分傲慢:晏子在他們面前經過,三者像是看不見他,沒有起來行禮。

晏子去見齊景公說:「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我聽說賢明的君主蓄養一些勇士,為的是能憑君與臣之忠義、長率幼之倫常,在國內令百姓安居,在國外使敵人喪膽。於是為君者看重臣,給他們尊崇的地位,優厚的俸祿;而作為臣的,也收斂自己的剛勇而服從君。他接着說,王上你現今手下的勇士都達不到這些水平。「此危國之器也」,一路下去,他們可能會危及國家。「不若去之」,還是將他們除去才是上策。齊景公接受這說法,但不知該怎樣做。

晏子獻計,提出一個方法,在三者之間製造矛盾。他讓齊景公把三位大將都請來,然後拿出兩個桃子說要賞賜給他們。但三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乃提議各人「計功而食桃」:自述功勞作比較,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說他「一搏特豜,再搏乳虎」,能與野豬老虎搏鬥,乃趨前取了一顆桃。田開疆說他「仗兵而卻三軍」率領兵士打退敵人,也趨前取了另一顆桃。古冶子則說自己某次與國君一同乘船渡河時,遭到大龜的攻擊。他馬上跳入水中,「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最終能「得黿而殺之」,捕捉大龜再而將牠殺死。

公孫接、田開疆說:「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我們的勇猛和功勞都不及上你,而逕自取桃而不讓,那是「貪」的表現,足以構成死罪。然則若尚且貪生,顯然是「無勇」。於是「皆反其桃,挈領而死」。二人把桃子放回原處,引頸就戮自殺而亡。

古冶子見二人這麼剛烈,怪罪自己說:「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於是也當場自殺了。

一般人以這個故事為喻,都說「二桃殺三士」是描述晏子「運用計謀殺人」的手段,諷刺他工於心計和玩弄權謀。我的直覺反應則是「怎麼死得那麼輕易?」或者說,那是古代,只有古時的人才會這樣「秦兜時」(蠢到死)。對嗎?不見得。明天續談。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