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惡的誤會

顧小培 | 2020-11-26

1926年,美國百老匯上演了一齣戲劇,劇名叫《芝加哥》(Chicago)。劇情圍繞兩名女殺人犯。一位是家庭主婦,另一位是雜耍藝員;她們一起被囚禁,等待審判。穿插其中的尚有一個飾演律師的男主角。這戲劇後來被改編成為一齣音樂劇,再而搬上銀幕,2002年上映。故事沿原著的內容展開,除了強調當年在芝加哥的名流醜聞和貪污腐敗,也在其時風行的爵士(Jazz)音樂方面,下了不少筆墨作介紹。劇中有多闋插曲,其歌詞嬉笑怒罵,別具一格。這電影風格屬黑色幽默且具犯罪情節的歌舞喜劇,獲各界好評,並擷取多項奧斯卡金像獎。

插曲之一,叫《監房中的探戈舞》(Cellblock Tango)。其中談及六名女殺人犯,描述她們個別的殺人故事;並以各人的口吻,盡力找藉口為自己的罪行開脫。六位之中,有一個殺死了自己任畫家的丈夫,為的是他在外到處拈花惹草。有關的歌詞說:「I loved [him] more than I can possibly say./ He was a real artistic guy,/ sensitive, a painter;/ but he was always trying to find himself./ He'd go out every night looking for himself;/ and on the way, he found Ruth, Gladys, Rosemary and Irving./ I guess you could say we broke up/ because of artistic differences:/ He saw himself as alive,/ And I saw him dead」。我愛他,非言語所能形容。他真的是一位藝術家,觸覺敏銳的畫家。但他每天晚上出外,「不斷地在探尋」自己;「而在途中,碰上了」露芙、佳蒂絲、露絲瑪莉和艾爾芬。我猜,你可以說,我們是因為藝術觀點相異而分手:因為他視自己仍生存,但在我的眼中,我見證了他的死亡。

有不少人自言熱愛民主。你若問他,什麼是民主的真諦?他可能將其與「一人一票的選舉」列為對等,或將「民主」一詞,引申為自己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那屬一些十分膚淺的觀念,可以說是以偏概全、鑽牛角尖、忽略了民主的真義與初心,甚至是走火入魔。須知道,歸根結柢,民主只是一套遍及廣泛範疇的中心思想,倡導者乃是「主權在民」,及以「公民主導」作宗旨;但最終目的不失「為民謀幸福」。自有「民主」之說提倡以來,大家都「不斷地在探尋」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而在途中,碰上了」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以及有意造次及顛覆別人之徒。

毋須諱言,現今很多口口聲聲說「民主」的人,都忽略了民主制度最終「利民」之目的,見樹不見林。他們堅信現今政客舞弄的一套是靈丹妙藥,漠視箇中禍端。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