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30周年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范鴻齡 | 2020-12-02
確保「沒有人會因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是醫管局30年前成立的初心。(醫管局圖片)

1990年12月1日是醫院管理局成立的大日子。過去30年,醫管局跟香港市民共同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見證着香港公共醫療系統逐步發展和現代化,見證着我們的醫療質素逐步提升,甚至被譽為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護理系統之一。

乘坐時光機回到30年前的香港,當時沒有統一的醫院管理系統,政府醫院、補助醫院和私家醫院各自有着不同的運作模式、服務水平、收費,甚至連醫護人員的服務條件都沒有統一標準,對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發展亦欠缺長遠規劃。政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注意到這種情況後,着手籌備成立醫管局去統一管理全港的公共醫療服務機構,提升效率和質素。

在醫管局成立初期,有36間政府醫院和補助醫院納入醫管局的管理系統中,當時每年照顧的住院病人約60多萬人次、急症室求診病人約125萬人次;除了醫院的專科醫療服務外,醫管局亦於2003年起接管全港近60間普通科門診診所,逐步提供更多基層健康服務,為市民的醫療健康提供一個綜合和更全面的保障。

醫療質素不斷提升

隨着香港人口增長,醫管局的服務量在過去30年來亦出現大幅增長。現時醫管局管理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9間專科門診診所和73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每年住院病人超過175萬人次,急症室求診病人超過200萬人次,專科門診求診病人更高達760多萬人次。這些數據不單是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里程碑,亦反映出香港公共醫療服務的質素。

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在過去30年有着長足發展,全賴政府在財政資源和政策上的全力支持。因為政府的資助,病人只須付出非常相宜的收費,便可使用全面的醫療服務,無論是最簡單的傷風感冒,以至是癌症或嚴重意外,公共醫療系統都可以確保「沒有人會因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這亦是醫管局30年前成立的初心。

除了因為相宜的收費外,公立醫院不斷提升的服務水平亦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里程碑。公立醫院近年引入不少尖端的醫療服務,雖然未能稱得上是全球首屈一指,但肯定是名列前茅。彭博健康護理效率指數(Bloomberg Health-Care Efficiency Index)每年都會比較全球數十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0歲的國家及地區,分析各個地區的醫療護理系統,香港一直都居於頭幾位,亦多次奪得第一名,被譽為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護理系統之一。

我們樂見公共醫療系統的醫療質素不斷提升,但當中帶來的問題亦是我們憂心的地方。相宜的收費和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再加上人口增長和人口老化,令到市民對公共醫療系統的服務需求不斷提升,引致服務供求出現失衡,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導致人手流失和輪候時間延長等問題不斷困擾着醫管局,亦成為醫管局持續發展的絆腳石。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醫管局圖片)

我在去年接任醫管局主席一職後,隨即開始進行醫管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在醫管局大會轄下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專責小組,從多方面探討公共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在未來的日子,我們會朝着幾個方向去深入研究及落實推行不同的政策,其中包括發展智慧醫院策略,例如在天水圍醫院和將軍澳醫院試行智慧病房和智慧診所服務模式,利用科技幫助我們處理一些需要大量人手、重複及簡單的醫療護理程序,既可減輕同事的工作壓力,亦可讓同事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到一些有特別和複雜醫療需要的病人身上,從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及紓緩人手流失的壓力。

推更多公私營協作

除了智慧醫院策略,我們未來亦會推行更多公私營協作計劃的項目,資助病人到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服務。過去一年抗疫的日子,我們推動了不少公私營協作計劃的新項目,例如擴大資助癌症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放射治療和分流骨科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手術等,效果都非常顯著,既減低了疫情對這些服務的影響,亦讓公立醫院騰出人手全力投入抗疫工作。推動更多公私營協作計劃的新項目,將會是醫管局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除了可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外,亦可減輕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最終病人亦會受惠。

有同事問我如何形容醫管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我會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去作總結。我們這30年,為香港公共醫療服務寫下不少卓越的里程碑,但我們更應承先啟後,建基在前人種下的穩固磐石上,讓醫管局可持續發展,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享受更完善和優質的公共醫療服務。

撰文 : 范鴻齡_醫院管理局主席

 

[信健康] 醫管局里程碑,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