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共同抗疫的點滴

王澤塘醫生 | 2021-01-07
在剛過去的二○二○年,大家都忙於抗疫。踏入新一年,隨着疫苗的誕生,讓我們一起冀盼在不久將來可戰勝疫情!

2020年剛結束,網上流傳一種想法:「可以有一個神奇按鍵把2020年刪除再重置嗎?因為2020年中了病毒。」可惜現實中這叫SARS-CoV-2的病毒難以被偵測或消滅。它迅速引發2019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全球大流行,至今感染超過8000萬人,奪去逾180萬人的寶貴生命。

2020年1月23日香港確診首宗從內地傳入個案,到了2月初更出現首宗本地感染個案,意味香港市民正式和這世紀疫症正面交鋒!雖然當時適逢農曆新年,為減低傳播風險,年宵市場首度取消乾貨攤位,市民減少聚會,過年氣氛變得頗為冷清。之後搶購口罩及日用品的畫面、反覆的停課、限聚令、限制餐飲業及娛樂場所營業時間變成生活的日常。疫情重創經濟,打工一族收入大幅縮水甚至面對被裁員,不少企業倒閉,為人熟悉的港龍航空亦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

筆者是任職於一所私營醫療機構的家庭醫生,希望和大家分享過去一年如何跟同事們同心協力,應對這疫情及經濟寒冬的夾擊。

經過2003年沙士的慘痛教訓,大家深明預防傳染病措施的重要。筆者所屬的醫院及診所,在疫情初期已要求所有到訪人士佩戴口罩及測量體溫。另外,診症流程的細節也不容忽視,例如改用有獨立包裝的舌壓檢查喉嚨、增購有蓋垃圾桶,以及加強醫療儀器和環境消毒、清潔等等。

因疫情多了佩戴手套工作,沿用以指紋識別簽署的電子醫療紀錄變得不太可行。為了解決這難題,資訊科技部同事日夜努力,為前線醫護增設了電子拍卡簽署系統。以上看似簡單的措施,如果缺乏前線的意見、管理層的支持及後勤人員的配合是無法迅速實現的。

公、私營醫療機構於抗疫初期同樣面對防護物資短缺的難題,例如N95口罩及即棄保護衣的供應相當緊張。為減少消耗及避免因穿着、卸除裝備引發的感染風險,同事們最少連續四五個小時不飲食或如廁。這實在是挑戰常人生理、心理的耐力。疫情也令市民避免到醫院或診所,求診人數減少,同事們分批休假或在家待命。但這非常時期的安排卻讓大家有更充分的休息。樂觀地想,這樣才能讓大家有足夠力量去打這場持久戰,同時亦能節省寶貴的防護裝備!

靈活求變 應對逆境

疫情初期大家對2019冠狀病毒病認知不多,私家醫院亦缺乏足夠檢測配套,要識別潛在患者主要依靠查證病徵、接觸及外遊史。筆者在去年2月底首遇確診個案,這名女患者過去兩周因發燒、喉痛向多位醫生求診,雖然體溫已回復正常,但是疲倦、喉痛仍持續。反覆追問下才得知她曾到訪之前出現爆發的北角佛堂。她轉送公立醫院後被確診,可幸所有曾接觸這患者的醫護均有穿着合適保護裝備,未有染疫。這經歷令所有同事對這狡猾的病毒更為警惕,亦顯示仔細查問病歷的重要性。

2019冠狀病毒病亦成了加速科技和醫療融合的催化劑。疫情趕絕了訪港求醫的旅客,本地人亦因害怕染病而避免到診所或醫院。私家醫院要想辦法開源及在疫情下繼續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醫療服務,例如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測試。於是本院各部門,尤其是病理學部及資訊科技部同事不分晝夜工作,快速推出了一站式遙距會診及病毒測試服務。病人先透過網上預約、付款,然後醫生便可透過視像會診,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病人所需的藥物可授權親友代取;若需要進行病毒測試的市民,樣本收集瓶可由親友或速遞公司運送。其後系統不斷提升,更能自動將陰性檢測報告及證明電郵給市民作外遊等用途。這發展大大減輕了同事的負荷,同時亦減低出錯機會。

有了這項嶄新遙距會診服務,長期病患者就可透過視像會診覆診,不用擔心到醫院或診所會被感染,而正接受家居檢疫或被政府要求強制檢測人士亦可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透過這途徑提供的核酸測試至今已測出多個陽性個案,有助減低醫院及社區爆發的風險。相信即使疫情過去,善用醫療資訊科技將會是大趨勢。

充足訓練 克服危機

急救病人時,醫護會使用高流量氧氣及插喉幫助病人呼吸,過程會產生大量飛沫及氣溶膠,2003年便有不少醫謢因施行急救而不幸感染沙士。因為深明當中風險,醫院在疫情初期請來了感染及傳染病科、急症科及深切治療科的專家,舉辦多場實體及網上講座分享經驗,講解如何將染疫風險減至最低。

筆者工作的醫院去年11月底有一名長期住院女病人心臟病發離世,其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必須時刻警惕,特別是當社區出現爆發時,醫院作為防守的第一防線,前線醫護必須做好充足訓練及準備,以應對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的個案。

為進一步保障病人及職員健康,醫院由上月初再次收緊探訪安排,除了限制探訪人數,亦要求所有訪客須定期接受2019冠狀病毒抗原篩查方可探訪住院病人,所有醫生及職員也須每7天接受抗原檢測,以確保醫院環境安全。

過去一年,這無情疫症奪走無數生命、衝擊全球經濟,更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筆者工作的機構就如一個社區的縮影,顯示在應對逆境時各人要堅守崗位,傳承團隊合作精神,以不氣餒、求創新的想法探索出路。

在全球科學家及多國政府同心協力下,現時已成功研發多種對抗2019冠狀病毒的疫苗,疫苗研發的速度跟疫情同樣是史無前例的,戰勝疫情似乎漸露曙光。

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過去一年的寶貴經驗,要好好照顧自己及身邊的人。相信不久將來必定可以戰勝疫情,重見大家口罩下的燦爛笑容!

撰文:王澤塘醫生_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同心協力齊抗疫,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