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同事確診的一天

天峯醫生 | 2021-02-03
抗疫,每個人都有責任,也要互相補足、看顧,才能守得住。(法新社圖片)

本來請了一天假期處理家中事務,大清早卻收到一個訊息,說我們醫院有一位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同事初步確診新冠肺炎,醫院立時好像進入了「緊急狀態」。一連串的電話、短訊、視像會議,醫院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開交,結果假期放不成事小,同事和病人的安全才是攸關重要。

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早上,難得可以不用太早起床,卻被一個訊息一下子劃破,也為一天假期的工作揭開序幕。

「有一位醫護同事今早新冠肺炎初步確診。」負責感染控制的同事告訴筆者。

所謂初步確診,是指第一次新冠檢測顯示陽性反應。衞生署為免誤診,會在另一平台或實驗室覆檢,當第二個檢測也是呈陽性的話,才正式成為確診個案。雖然只是初步確診,但絕大部分最終都會成為確診個案,所以醫院一般不會等待第二次覆檢的結果,便已經開始有關的跟進工作。

4個層面跟進

首先,當然要知道同事情況如何。得知同事病徵尚算輕微,靜待家中等候安排治療,但有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自然煞有介事。作為公立醫院,至少有4個層面需要跟進:感染、服務、人事、公眾。

(一)感染控制的工作

這個範疇首要確定醫院內會否出現群組爆發,及盡力切斷潛在的感染鏈。

感染鏈包括感染源、傳染途徑及高危宿主。感染源除了一般病人之外,更可以是受感染的醫護人員或工作人員,甚至訪客。後3類人士的危險性其實更大,因為他們大多數會「走來走去」。另外,還有環境中受污染的物品,如醫療器材、病人用品、醫護經常接觸的電腦、牌板等。病毒可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而醫院內更有不少高危病人,尤其各類長期病患者、癌症患者、長期臥床的病人等,他們一般抵抗力低,容易感染之餘,也特別容易有併發症,同時更容易含有更大量的病毒。

首先,我們需要嘗試尋找同事受到感染的源頭。坦白說,要一下子知道同事是從院內或院外受感染,未必容易。當然,如果同事從來不需要照顧新冠肺炎的病人,醫院最近又沒有爆發的話,同事在院內受感染的機會自然相對很低。但今次確診的同事是在隔離病房工作,當然有接觸過新冠確診病人,於是乎,感染控制組的同事便要着力去了解過去日子,同事曾否在照顧病人時,尤其進行高風險程序時,在穿戴適合和完整的個人防護裝備方面有所遺漏。另一方面,亦會嘗試查看曾否與其他可能有感染的同事接觸過,或在某一時空交接過。

不過,這位同事也未能想到在照顧病人時個人防護有任何失誤。感染控制的同事也仔細查看這位確診同事接觸過的病人,也只能懷疑到其中一個病情較差的病人,主要因為在同事照顧這個病人時,病人的病毒含量非常高。於是感染控制的同事便取了同事的病毒基因排序,和該名病人的病毒基因排序作比對。結果發現同事的病毒基因相對於病人的病毒基因,有多處突變(不同)的地方,似乎同事由這位病人處感染到病毒的機會很微。

事實上,由於社區確實存在隱形傳播鏈,也有不少源頭不明個案,同事在院外社區感染的風險並不比院內感染低。至少在醫院內,平時所有人都需要佩戴外科口罩,同樣需要常潔手,以及保持社交距離,即使是照顧確診病人時也是「有備而戰」,有完備的個人防護裝備,除非醫院也出現隱形傳播鏈,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醫院內一定再有其他確診個案。所以,也不得不詢問同事在其他方面的接觸史,這個包括在院內用膳或休息時,也包括院外的一些社交活動。

醫護也是人,大眾有抗疫疲勞,醫護同樣心力交瘁,公餘時間希望與其他同事朋友飯敍,本來也無可厚非。只是,在這嚴峻疫情期間,彷彿個人社交活動已不是那麼「個人」了。至於是否願意將自己所有的社交活動公開,又或者作為醫護人員應否以身作則減少社交活動等問題,則可能取決於「民心取向」(見2020年8月19日〈疫情嚴峻的3個層面因素〉),見仁見智了。

另一個有關感染的問題便是同事感染其他人的機會。一般而言,確診者在確診或有症狀的第一天前48小時被視為具傳染性。所以,同事出現病徵前兩天接觸過的人,包括同事和病人,都需要被評估。如果有適合的防護裝備,例如雙方都有佩戴外科口罩,一方感染到另一方的機會會大大降低。用膳時除下口罩是最高危的「活動」之一,所以醫院很着重同事在醫院內用膳的適當距離和隔板設置,尤其勸誡同事切勿一個部門內同時多人聚餐,否則,只要其中一個同事確診,其他同事都會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需要被隔離,造成部門人手安排更加雪上加霜。

醫護人員另一個責任就是要保護病人,絕大部分醫護人員在照顧或接觸病人時都會佩戴適當的防護裝備,病人亦聽話佩戴外科口罩,故病人因為醫護受感染而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的機會一般比較少。

猶幸在今次醫護同事確診事件中,沒有任何同事或病人因院內接觸而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然而,為萬全起見,所有曾經跟這位同事接觸過的同事,甚或只是曾經在同一地點工作過,都被安排病毒測試。另外,有近百個該同事曾經到過或工作過的地方環境樣本也要進行病毒測試,然後再大清洗和消毒。結果,所有人和環境樣本檢測都是陰性。

(二)對醫院服務的影響

由於同事工作的病房差不多所有的醫護人員同事都需要檢測,病房環境、器具亦需要盡量清洗。檢測和清洗需時,病房不得不暫時停止接收新病人,以待人和環境的病毒測試有結果,服務無可避免會受到一定影響,有時可能影響到個別病人出院的安排,為病人帶來不便。除了有機會要動用醫院其他病房協助部分臨床服務,由於涉及隔離病房,也可能短暫需要其他醫院幫忙接收有機會患上新冠肺炎的病人。

尚幸今次沒有病人有被感染的憂慮,加上實驗室的特別加班安排,所有包括人和環境樣本的病毒檢測很快便有了結果,病房服務翌日便已回復正常。

保持資訊透明

(三)人事上的考慮

雖說沒有同事因院內接觸而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但即使是醫護人員,當關係到自身安危時,其實和一般人無異,很多時連什麼情況感染機會高、什麼情況感染機會低也通通拋諸腦後,總之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擔心。另一個極端,也許亦有同事覺得醫院做show,不明醫院何解要如此勞師動眾。

也由於現今訊息太快得以流傳,但很多時,尤其是初步確診初期,許多訊息都不齊全甚至被加上不少猜度成份,以致謠傳四起。醫院即使要爭分奪秒忙着跟進感染和服務之餘,也要及時以不同形式,包括短訊、電郵、視像等,務求盡量釋除同事的疑慮。

除了自家同事,醫院還得向上方滙報情況,而且因為可能要其他醫院配合幫忙,需要跟不同醫院不同部門進行商討,同時要持續更新情況發展,隨時調整安排。

(四)公眾傳媒的關注

公立醫院有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自然也會引起公眾的關注,要向公眾交代肯定無可避免。保持資訊透明,但又要尊重同事私隱,傳訊部的同事、醫管局總部同事也應記一功。

筆者一天假期的工作絕對不比平日的工作輕。知道同事當天被接到醫院留醫,祝願病榻中的醫護同事能夠得到適切治理,早日康復;忙了一天,只是希望最終能減少醫院內出現疫情爆發的機會。

抗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也要有互相補足、看顧的文化,才能守得住。

撰文:天峯醫生

 

[信健康] 抗疫下人人有責,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