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血液管理計劃 減不必要用血改善醫療成效

王紹明醫生 | 2021-02-10
「病人血液管理」之目的是透過有系統的優化治療,減少不必要輸血同時改善治療效果,以減低對血液的依賴。(醫管局圖片)

血液,在醫療系統內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除了在緊急情況下的輸血需求外,血液對個別慢性病病人來說亦尤其重要。2019冠狀病毒病持續超過一年,期間本港的捐血人數受影響大幅下降,去年7月第三波疫情期間,血庫的存量更一度跌至只有3天用量,除了呼籲市民積極捐血「開源」外,亦可以透過利用病人血液管理「節流」,穩住血庫存量。公立醫院近年積極推行「病人血液管理計劃」,透過不同方法減少不必要的輸血,同時又能改善個別病症的治療效果,一舉兩得。

「病人血液管理」之目的是透過有系統的優化治療,減少不必要輸血同時改善治療效果,以減低對血液的依賴。不同醫院有不同的推行模式,但概念都是透過「優化病人用量」,即找出病人貧血的原因進行醫治,減少用血,利用藥物等方法「盡量減低出血」及「優化病人身體狀況」3個方向進行。

不少病人除了輸血以外,其實有更好的治療方案。以貧血為例子,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造成貧血的原因,常因慢性失血、懷孕的中後期、胃腸道腫瘤、胃切除、十二指腸繞道或食道炎等因素導致缺鐵性貧血。貧血病人會認為輸血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缺鐵性貧血患者,身體因缺乏鐵質,導致體內不能製造足夠紅血球,但只要口服及注射藥物補充鐵質,讓身體自行慢慢恢復製造紅血球的功能,問題便得以解決。

新界東醫院聯網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人血液管理計劃」其中一個重點便是針對鐵質的補充。醫院會透過找出病人的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理,或利用「鐵丸」及「鐵針」為病人在手術前補充鐵質,減少用血需求,亦有利於加快病人術後康復。

促進身體造血

威爾斯親王醫院於2018年引入新配方鐵丸、鐵針等新一代藥物後,病人注射鐵針,劑量可增多至1000毫克,半小時已注輸完畢,劑量相當於「病人身體可自己製造5包血」。出現較嚴重貧血的病人亦可先輸注一兩包血,待情況穩定再補鐵針,藥物輸注後3至5日開始可見效。

相關方法應用在婦科及腸胃科病人上,令病人輸血的數量大大減少,例如進行預約大腸切除手術的病人,過去數年於手術前接受補充鐵質的數量上升逾90%,他們手術前後出現貧血的情況下降近一半,輸血需求大大減少,同時病人身體更易恢復,住院的時間亦隨之縮短。腎衰竭病人則可透過紅血球生成素,用藥物刺激紅血球生長,令紅血球使用量減少超過四成,即使病人增加,但血用量反而更少,讓血包可留給更有需要病人。

即使病人不幸地出現嚴重失血,例如嚴重車禍的患者,便無可避免要輸血,但血液管理方案在危急的情況下亦可發揮作用,比如可先透過輸血保住病人性命,其後再透過合適的治療,加強病人的造血功能。

院方引入新藥後處理貧血病人初見成效,包括婦科病人所用血製品下跌超過一半、接受預約大腸切除手術的病人平均輸血量下跌四成等等。醫院實施計劃後,醫院使用血製品的數量下跌21%,大大減少不必要用血。

撰文 : 王紹明醫生_新界東醫院聯網病人血液管理及輸血委員會主席

 

[信健康] 血液管理改善醫療成效,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新界東醫院聯網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病人血液管理計劃」其中一個重點便是針對鐵質的補充。(醫管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