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改變 人之常情

劉知行醫生 | 2021-02-11
在訪談過程中,一條坦途直達轉變的情況並不多。更常見的是改變動機在進進退退地蹣跚而行。

勸告病人改掉壞習慣實非易事!醫護並不懂咒語可瞬間讓人接受,禮貌地被拒絕才是常遇到的回應。例如病人甲說:「我也知吸煙不好,但同事在一起時個個都吸煙唯獨你一個在戒煙,確實很難為;況且工作遇上壓力時也有必要用它來鬆一鬆。」

病人乙就說:「明白,每個醫生都這麼告訴我,戒煙的事我會稍後再考慮。」這被回絕的感覺並不好受,還讓本來要好的醫患關係打了折扣,所以有的醫護索性不給出這類建議,結果是病人錯失了一次改善健康的機會。

為何聽到被婉拒的說話會讓人心裏不爽?其一是我們同理心不足,沒法接納病人的另類想法;另外是我們沒有弄清楚病人所拒絕的究竟是什麼,也不曉得如何適切地回應。來看看上述病人甲和病人乙的說話,兩者在意義上是有所分別的,前者可歸類為「持續語句」(Sustain Talks),後者為「不和諧」(Discord)。在應對方面,兩者亦有很大的差別。

「持續語句」,是針對改變行為本身。當病人處於「矛盾不安」(Ambivalence)的狀況時,即內心對於改變與否存着掙扎,話語間會同時透露出「改變語句」和「持續語句」來,例如病人甲的說話:「我也知吸煙不好(改變語句),但……(持續語句)……」既不安於現狀,亦未準備好改變,是兩難的局面。

「持續語句」只在表達其兩難中的一方論點,當中並沒有意圖要跟別人對着幹。因此,醫者不應感覺氣餒,也不要被其說話嚇倒,反而要思考如何引導病人說出其兩難的另一方論點,即「改變語句」。在訪談的過程中,當持續語句逐漸減少或改變語句在增多時,其願意改變的或然率將會上升;反之亦然。

4個拾級過程

持續語句跟改變語句也擁有相類似的形式,例子如「我不想再上戒煙班了(渴求)」、「同事在一起時個個都吸煙唯獨你一個在戒煙,確實很難為(理由)」、「工作遇上壓力時也有必要用它來鬆一鬆(需要)」、「在友人聚會時很難拒絕吸煙(能力)」、「我現時暫不會考慮改變(意向)」、「我已預備了接受吸煙所引致的後果(計劃)」和「我又再吸煙了,那些戒煙單張和戒煙貼我全丟了(行動)」。在聆聽時,我們不必仔細地將病人的說話逐一歸類,但要清楚判斷哪些是持續語句,並避免鼓勵他們愈說愈多,以免不知不覺地加強了其不願改變的動機。

「不和諧」,是針對彼此關係上的不協調,還記得「動機式訪談法」中4個拾級而上的過程嗎?由下而上的梯級分別是「導進」(Engaging)、「聚焦」(Focusing)、「喚出」(Evoking)、「計劃」(Planning)。下層的過程為上層的基礎,永遠不可鬆脫。例如在這「喚出動機」的過程中(即第三過程),必須努力維持着先前建立好的兩個過程,即跟病人保持積極互信關係(導進過程)和共識對談方向(聚焦過程)。否則,「不和諧」的情況便會悄悄出現。

回看病人乙的說話:「明白,每個醫生都這麼告訴我,戒煙的事我會稍後再考慮。」其用意是希望跟醫護結束這個戒煙話題,不想討論下去,這是不和諧的情況。事實上,更常見的不和諧,非表現於說話內容上,而是在其語調或行為上,例如病人減少了對談的積極性、頻頻查看手機、常常打斷話柄、處處推卸辯駁等。你若看不出內中的含義而堅持談論下去,務必事敗收場,賠了時間也壞了互信關係。

學會適切回應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一條坦途直達轉變的情況並不多,更常見的是改變動機在進進退退地蹣跚而行。因此遇到病人婉拒的回應是必然的,不要因此而退縮,只要應對得宜就好。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分辨出病人的所謂抗拒,是針對改變行為本身的持續語句,還是針對彼此在關係上的不和諧。這兩者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

前者屬於矛盾心態的正常部分,病人是願意繼續思考和討論這個改變議題,醫者只要充分聆聽,並從中喚出更多改變動機便可。

至於後者,我們確實需要稍微停下來,查看整個訪談過程中哪處出現了問題,例如是否操之過急,讓人感受到被催逼改變的壓力?是否沒有足夠聆聽,讓人感到不被了解接納?還是忽略了病人的實際需要,如疲倦、趕時間、不感興趣等?在必要時,醫者要返回之前的過程,重新跟病人建立互信或轉換別的議題。

明天是大年初一,在此預祝各位除舊迎新,身心更健康!

www.hkcfp.org.hk

撰文 : 劉知行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加強醫患關係,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為何聽到被婉拒的說話會讓人心裏不爽?其一是我們同理心不足,沒法接納對方的另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