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防病(一)

梁寧茵中醫師 | 2021-02-22
筆者認為要健康,定期的健康檢查是防病的起步點。

金牛獻瑞兆豐年,在此祝各位福星高照,健康平安!

要健康,定期的健康檢查是防病的起步點。

中醫診斷疾病時會看病人性別、年齡、生活習慣、家族史、病歷等作參考。同樣地,在選擇一個體檢項目時,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層、不同家族史及不同飲食生活文化和習慣等,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取向。

致命疾病

首先,我們要了解生活所在地,導致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類別。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從2001至2019年的統計,10多年來的死因疾病類別相若,首5類致命疾病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病、肺炎、腦血管病及外因。在3組年齡階層(25至44歲;45至65歲;65歲以上)中,除了外因引起的死亡之外,其他4種疾病的死亡人數以45至65歲以上居多,而65歲以上的百分比最高。

所以在體檢時,應以自己所屬的族群與年齡最易患上的疾病作指引,優先檢查這些病。

在惡性腫瘤類別中,香港五大常見癌症依次為大腸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整體平均發病年齡,男性為68歲,女性為62歲。本港男士在他們有生之年,4名當中就有一人會患上癌症,而女性則5名當中就有一人。

大腸癌,屬於中醫學的「臟毒便血、腸蕈、癥瘕、鎖肛痔、下痢、腸癖」等範疇,因飲食不節制、嗜食肉類或動物性脂肪、甜食、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或長期生活緊張、壓力無法紓解,或長期久居濕熱之地,或先天稟賦不足,以致久痢久瀉,或年老體虛而致,與脾、胃、肝、腎臟有密切關係。病機初以濕熱為主,漸漸演變成熱毒、瘀毒蘊結於大腸。

早期的大腸癌不容易被發現,需透過大腸鏡檢查才知悉病情。大便習慣的改變是一種警號,如排便次數、便質及便形的改變。排便時間延長,次數增加或減少,出現便血、便爛,甚至有黏液或膿血;或有便秘、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或大便形狀異於平常,變扁、變細、腹痛、肛門墜痛、裏急後重便後仍想排便、腹部有脹滿感,按下去腹內結塊狀,或不明原因貧血、體倦、面色蒼白等。

高危人士包括有腸道腫瘤家族史或腸癌病史者。年齡45歲或以上。有腸道瘜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盆腔接受過放射性輻射。建議一般人從50歲開始進行篩查,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檢測,每5年一次結腸鏡檢查。至於高危人士,建議40歲開始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檢測,每2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正虛為本

肺癌,屬於中醫學的「肺積、肺癱、咳嗽、咯血、息賁」等範疇。以正虛為本,邪毒趁虛入肺,邪滯於肺,導致肺臟功能失調,氣血受阻,聚濕成痰,痰凝氣滯,瘀阻經脈,邪氣瘀毒交結,日久形成肺部積塊。由於肺癌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令患者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初期症狀可見咳嗽、痰中帶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

易患的族群包括年齡50歲或以上。長期吸煙或吸二手煙者。特殊職業人士如廚師、修路建築行業、化工原料接觸者、在空氣污染環境下工作或活動人士等,以及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結核、慢性炎症)。

建議有關人士可詢問醫生,作定期的肺功能、痰液及胸部X光檢查、低輻射的電腦掃描(LCDT)、PET、支氣管鏡檢查等。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關注健康檢查,中醫貼士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