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兒童尿道炎 原因大不同

傅錦峯醫生 | 2021-03-08
兒童亦會出現尿道炎,除了因為衞生原因,亦可能與先天泌尿道畸形,導致尿道倒流,令細菌容易滋生有關。

經常尿頻但尿量少,甚至小便時感赤痛、有血尿或漏尿?上述症狀很有可能因尿道炎所致,男女老幼皆有機會發生。一旦泌尿系統受細菌感染,便可令尿道、膀胱及腎臟發炎,而最常見引致尿道炎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其他則有金黃葡萄球菌和變形桿菌等。其實「尿道炎」一詞只是統稱,「上尿道炎」意指腎炎,「下尿道炎」即是膀胱或尿道發炎。若是上尿道炎,由於出現腎炎或有腎石可帶來腰痛及發燒。至於下尿道炎的話,患者除了如前文所述,小便頻密而尿量較少,更可能晚間入睡後因尿意醒來;亦有患者如廁時下體赤痛,或是有血尿、平日有漏尿情況等。

由於男性的尿道長約15厘米,女性尿道則僅長4厘米,故此女性相對較多見有尿道炎,因為細菌容易經短小尿道走進膀胱及腎臟。這不代表男性就可放心,因為很多男性少有飲水意識,特別是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忙得不可開交時,便寧願不喝水來減少如廁次數,導致尿道細菌無法經尿液排走,故同樣有尿道炎危機。

誘發結石 引致腰劇痛

一旦有泌尿道感染,亦可影響小便酸鹼度,誘發尿結石或腎結石。筆者便曾遇上從事金融業的男患者,由於日理萬機,連如廁亦沒有時間;終於有一次,他早上出現劇烈腰痛及冒汗,不得不取消會議,更須即時求醫,方知道因尿結石而引起症狀。

至於女性,除了可因經常忍尿而誘發尿道炎,如果平日如廁時清潔下體的方法不當,或是有浸浴習慣等,亦可增加感染風險。一般尿道炎的治療方法相當簡單,服用抗生素已可治癒。不過,有個案是用抗生素都無法治療「尿道炎」,或一年內有兩次或以上復發,那麼醫生就要懷疑並非由細菌感染所致,患者有可能已患上慢性的間質性膀胱炎(IC)。

此病主要出現在20至40歲女性身上,症狀與尿道炎相同;正常情況下膀胱盛載400毫升尿液時才有尿意,但患者的膀胱只有100毫升尿液時已相當便急,必須尋找廁所。至於為何有間質性膀胱炎,已知的是膀胱內壁受損,尿液當中的刺激物可透過黏膜缺口走進膀胱肌肉當中,形成慢性炎症。然而為何有此情況,暫時醫學界並無定論,很多年輕女性患者的致病成因仍是未明,但部分個案發現與過敏、來經、情緒或食物有關。另一方面,濫用氯胺酮(K仔)可令膀胱膜受損,亦可導致間質性膀胱炎。

尿道畸形 令尿液倒流

如果懷疑患者出現間質性膀胱炎,醫生除了靠查問病歷來判斷,或會需要於膀胱注水,再伸進內窺鏡檢查內壁黏膜,了解有否潰瘍或紅斑來辨認。假如確診是間質性膀胱炎,可處方藥物處理症狀,例如減少尿意,以紓緩患者不適。亦有療法是以口服藥物或灌藥進入膀胱來修復內壁受損黏膜。

尿道炎亦經常出現在兒童身上,除了因為衞生原因,亦可能與先天泌尿道畸形,導致尿道倒流,令細菌容易滋生有關。一般人的輸尿管可預防尿液上流,但有先天畸形的話,可令膀胱與輸尿管連接的阻隔瓣無法正常關閉,令尿液時常反流,導致尿道炎頻生。

要留意的是,尿道炎多次復發可令細菌入侵腎臟,隨時影響腎功能,對兒童帶來深遠影響。

如果孩子有尿道炎,除了可出現尿頻、失禁、如廁時赤痛、小便渾濁及下體痕癢等症狀之外,亦可能發燒。很多家長都以為子女發燒與流感有關,再加上尿路症狀不明顯時,更易造成誤會,因此,如果孩子發燒,卻無伴隨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流鼻水等,則應向尿道炎方向考慮,盡快讓子女求醫。若然要為兒童確診尿道炎,醫生須收小便樣本來化驗及培植細菌,並處方口服抗生素。

減少忍尿 喝8杯清水

男女老幼要預防感染尿道炎,首先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最重要是多飲水,減少忍尿,避免細菌於尿道積聚。要注意的是,筆者所指的「飲水」是喝清水,而非果汁、汽水、濃茶或奶茶等其他飲料;不少市民愛以其他飲料代水,可以整天沒喝過一滴清水,然而這些飲料可以增加結石風險,故此恰當的做法是每天最少喝8杯清水,當中也可加入檸檬片來調味。於公共廁所如廁時,應使用自攜紙巾清潔,而非使用公家廁紙。女性如廁後應由前向肛門方向擦拭,可減少細菌進入尿道風險。

如有尿道炎症狀,不管性別年齡,也須盡快求診並治療,以免症狀影響生活及進一步惡化。

撰文:傅錦峯醫生_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

 

[信健康] 尿道炎成因知多少?專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男女老幼要預防感染尿道炎,要多飲水,是喝清水,而非果汁、汽水、濃茶或奶茶等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