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攀升帶來的精神問題

陳仲謀醫生 | 2021-03-23

上周連續幾日市區錄得28度高溫,剛過去的周六是「春分」,是春天的正中,但香港全無「春意撩人」的氣氛,行人雖然不至於汗流浹背,但清明未至,初夏的熱情已爭先而出。港人也無必要緬懷「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繾綣,而須面對現實,除了考慮接種疫苗外,還要應付創17年新高的失業率。政府最新公布的失業人數是26萬多,並認為年底之前回落的機會不大,更有悲觀者認為失業率超過8%將是指日可待。天氣難料,世事更是高深莫測!

當然,本港失業情況的嚴峻,大部分人都歸咎於兩年內的「人禍天災」。現在怨天尤人猶如守株待兔,官民雙方應該從長計議,找出方法盡快走出困局。是否香港有七成以上的人口接種了疫苗便可以解決問題?未必!記否年前有很多專家認為隨着夏天的來臨,COVID-19便會減低其活躍程度,這個臆測誤導了不少歐洲國家,以致放寬防疫限制,釀成2020年冬季的染疫大災難。意大利、巴西和印度比香港更先推出疫苗接種行動,但最近他們的感染率卻急劇回升。最令人憂心的是新冠病毒的「頑強鬥志」和變身速度,現在文獻記載它最少有8類「變種」,知名度最高的是英國、巴西和南非的類型。所以,香港要在2021年內「清零」,協商和內陸通關,恢復最重要的經濟運作,大抵會是未能如願。換句話說,特區政府除了要大力催谷市民盡早接種疫苗外,還要向中央懇求恩恤,放寬通關條件,並增加優惠政策,一如SARS疫後的情況。

本港失業情況的嚴峻,大部分人都歸咎於兩年內的「人禍天災」。官民雙方應該從長計議,找出方法盡快走出困局。(香港中通社圖片)

筆者雖然不是經濟專家,但也知道全球疫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將會轉變,香港依靠祖國的支持愈益重要,但本身亦需要自力更新,不能扮演《三國演義》中的蜀後主阿斗。直接的說,700多萬市民應當在身心方面都預早作出準備,迎接未來的新挑戰──自強不息,去除社會的隱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上世紀二十年代尾出現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單在美國就有200至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相當多人因忍受不住心理和生理的壓力而自殺。自此以後,各國政府都將就業情況放在首位,因為人民的生計是「國家之本」,而其衍生的問題亦不勝枚舉。筆者以本身的專業知識拋磚引玉,其他方面則不敢越俎代庖。

病態賭博與家暴

根據一個澳洲的研究報告,當經濟環境陷入較長期的大幅度衰退時,人民之中就會出現不少「病態賭博」(Pathological Gamblers),成為社會其中一個棘手難題。其實,香港以前有一句流行的俗語:「生意淡薄,不如賭博。」以DSM-5的定義,「病態賭博」是精神病的一種,有專家認為某些方面和「吸毒成癮」雷同。

究竟香港會否因為經濟長期低迷而形成多個「病態賭博」的群組,現在缺乏足夠的資料去推斷。賽馬會公布2019/20的賽季,總投注額為1210億,比前輕微下跌3.2%,但2020年9月7日新一季賽馬開纙首日,便錄得開鑼日13.7億元投注額的歷史新高。各位不要忽略幾乎布滿全港18區形形色色的「地下賭場」,這裏的非法投注必定難以估計。

病態賭博的病徵非常典型,就如「東方貓王」鄭君綿的手本名曲《賭仔自嘆》一樣:人生的首要意義就在於「以小博大」,將倫理親情、職業工作、朋輩關係和社會責任都置諸腦後,以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當局和有關的志願福利團體應該嚴陣以待,防止賭風在這個非常時期蔓延,使很多人沉淪賭海,成為社會其中一種揮之不去的陋習,削弱香港整體的競爭力。

「家暴」增加是世紀疫症下全球的普遍現象,香港自然不能幸免,尤其是本地居住環境擠迫,使受壓的人的精神狀態更為繃緊,如果加上失業造成的經濟拮据,對前景迷惘焦慮,家庭成員之間的張力便會不斷上升,虐待妻兒的慘劇便會變成家常便飯。政府的財政雖然初現捉襟見肘,但一定不能忽視這個「人道問題」。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總不能令社會出現「貧賤夫妻百事哀」而至於「牛衣對泣」的悲歌。

政府需兩手準備

經濟衰退造成的「普遍性人浮於事」,直接導致自殺率上升是一般的共識。傳統上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有肩負養妻活兒的天職,一旦失業,不但飢腸轆轆,而且會失去男性的自尊,自我形象低落,一時想不開,認為自己已經走投無路,山窮水盡,而錯誤選擇了絕路。香港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算不上先進,但一家人僅足餬口的供應是不缺的,希望處理社會福利的官員採取積極主動的救援職責。

中外歷史都記載了人民無以為生時便會揭竿起義,鋌而走險(《漢樂府・東門行》)。相信大家都絕不相信香港會淪落至此,但當社會百業蕭條時,雖未必會盜賊如毛,但偷、呃、拐、騙的伎倆會層出不窮。在瘟疫猖獗時,世界各國都有實行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以遏止病毒傳播,人們的相互溝通都透過互聯網進行。用電子平台作為聯絡的工具可以是一把「兩面刅」:它當然能以虛擬方式維持人際關係,減低疏離孤獨的感覺;但另一方面,有不少用心不良的分子亦會利用這種便利的工具進行非法誘騙,使受害者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甚至引致精神失衡。

現在特區政府全力推動疫苗接種計劃,自然是應有之義,但切勿完全受制於當前的急務,除了要有兩手準備外(疫苗接種數目未達標,病毒變種要訂購新疫苗),還要同步應付上述所提出的問題,及有較長遠的籌劃大計。

新冠肺炎和流感疫苗的接種同時變成恒常化是絕對有可能的。香港的口罩和消毒用品生產已能自給自足,應無後顧之憂。為政者必須高瞻遠矚,計劃一面繼續防疫,一面小心重開經濟活動,由內至外,由小至大;一面背靠祖國,同時要探索開拓新的經濟模式和市場,盡快消除籠罩於維港上空的失業陰霾,防止港人的精神健康質素進一步惡化。

撰文: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失業帶來精神困擾,支援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