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螺旋桿菌減胃癌風險

蘇炳輝醫生 | 2021-03-24
幽門螺旋桿菌是具有傳染性的,可經由糞便及口水傳播,故與受感染者同住的人感染機會較高。

經常胃痛、消化不良、胃炎等問題除了是受到不良飲食習慣影響,還有機會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存在於胃部酸性環境的細菌,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曾有研究推算,亞洲有逾五成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香港有近六成感染者。

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大多沒有病徵,卻可導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增加胃酸分泌及胃酸逆流等,也是引發胃癌的危險因子之一。

胃癌是香港排名第六位的癌症殺手,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8年有687人死於胃癌。過去曾有研究發現,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關係密切,患者當中有九成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至於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影響胃部,首先是當人感染病菌後,有機會導致消化不良、胃壁黏膜潰瘍、慢性胃炎等病症,若未有醫治而反覆發作,久而久之,會導致胃部細胞出現病變,增加胃癌的機會。

世衞轄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確定了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的威脅,那麼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進行治療,能否減低患上胃癌風險呢?一項在韓國進行、涉及逾1600人的研究,將有家族胃癌史的幽門螺旋桿菌患者分成兩組,一組進行治療,一組給予安慰劑,追蹤9.2年後發現,有進行治療的一組胃癌風險較控制組低55%,結論顯示,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對減低患胃癌有一定幫助。

幽門螺旋桿菌是具有傳染性的,可經由糞便及口水傳播,故與受感染者同住的人感染機會較高。如家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建議同住家人也進行檢查,若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應聽從醫囑,接受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至於平日經常無故胃痛、消化不良甚至大便呈黑色等,都顯示胃部可能已經出現異常,應及早求診查明病因,並盡早接受相應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減螺旋桿菌可防胃癌,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