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藥氣韻多采多姿

余志方 | 2021-03-29

入夏之後,氣溫漸漸炎熱;百蟲滋生,也易發瘟疫。(清)吳鞠通《溫病條辨》指出,「疫者,癘氣流行,多兼穢濁」。故此,預防傳染性高的時病,便要辟穢化濁。古人很早便懂得利用香草香藥祛邪辟穢。屈原《九歌.雲中君》有「浴蘭湯兮沐芳」之句,用香草沐浴,潔身防疫。香藥的防治病疫功能,《神農本草經》解釋,「凡邪惡氣之中人,必從口鼻而入。口鼻為陽明之竅,陽明虛則惡氣易入。得芬芳清陽之氣,則惡氣除而脾胃安矣」。

香藥溫辛走竅,可迅速透達經絡,疏通氣機,宣化濕濁。如麝香便有良好通竅效用。香藥健脾開胃。《顏氏香譜》序言說,「五臟惟脾喜香」。香藥多走脾經。如檀香、丁香、甘松等,為健脾開胃良藥,起納穀消食功效。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壯,水穀得運,血氣充盈,方得化精。因此,用香養脾,是古人養生之法,且歷千年而不衰。

不少人喜歡在家焚香,既能辟穢化濁,芬芳清陽之氣也能令人心神安靈。

優良香料難求

古代不少保健飲品都以香藥為主料。如(宋)《聖濟總綠》所載「五香飲」方,「沉香、木香、雞舌香、薰陸香各一両、麝香三分(研)、連翹二両,上六味,除五香各搗研為末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古人取食的器具),水一盞,煎至一盞,去滓入五香末一錢半匕,再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治咽喉腫痛,及走馬喉痹(症名。有咽喉迅速腫痛,連及項頰,湯水難嚥,呼吸不利,壯熱煩悶,口臭便秘,脈洪大等證狀)」。

除了香飲,還有香茶。(宋)蔡襄有感於「昔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採造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故特撰《茶錄》,向宋仁宗推薦北苑貢茶。「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茶中加入香藥,發揮茶味與藥香氣結合的調理功效。宋代香茶的香藥用料,多為龍腦、麝香、檀香、沉香、龍涎香等。這些都是今日名貴香料,不易購得良品。順筆一提,多年前,志蓮淨苑妙中法師贈其所製沉香塔香予筆者。香氣芬芳,直透脾胃。詢他何以不再製香,他說優良香料難求,尤其龍涎。筆者未知抹香鯨是否遭過度獵捕,或深海受污染,抹香鯨消化系統分泌物的優質亦不如前。

言歸正傳,(明)周嘉冑《香乘二十卷.香屬》有一款「孩兒香茶」。茶方「孩兒香一斤、高茶末三両、麝香四錢、片腦二錢五分(或糠米者,韶腦不用)、薄荷霜五錢、川百藥煎一両(研極細)。上六件一處和勻,用熟白糯米一升半淘洗令淨,入鍋內,放冷水高四指,煮作糕糜取出,十分冷定,於瓷盆內揉和成劑,卻於平石砧上杵千餘轉,以多為妙,然後將花脫酒少許,入劑作餅,於潔淨透風篩子頓放陰乾,貯瓷器內,青紙襯裡密封」。據(宋)陳敬《香譜》所載,所謂孩身香,「又名烏爺土,此香乃烏爺國薔薇樹下土也」,因為薔薇四時開花,雨露滋潤花朵,花香滴在土上,凝結如同菱角塊,宋人製作茶餅用此香料。至於烏爺國在什麼地區,如今已無從考證。但以香藥入茶,增添茶中香氣,在宋代士大夫階層相當普遍飲服。一如橘普茶,用橘香和合普洱茶的淳厚之味,的確別有一番入口韻味。陳敬還記述一款「大食水」。陳氏按語,「此香即大食國薔薇露,大食國人每天早起,用指甲取一滴花露,放在耳廓中,口眼耳鼻都感受到香氣,且終日不散」。

配合四時五行

香方的配伍也大有學問。中醫學認為,百草皆分五行,五行五方與四時相對,據此作為組成香方的準則。《香乘卷二十三》記錄了《晦齋香譜》裏的「五方真香」,按照四時陰陽升降的配伍規範,合成香藥。如今春將去夏到來,於此不妨摘述春夏二方:1.東閣藏春香(按東方青氣屬木,主春季,宜華筵焚之,有百花氣味):沉速香二両、檀香五錢、乳香、丁香、甘松各一錢、玄參一両、麝香一分,上為末,煉蜜和劑作餅子,用青柏香末為衣,焚之。2.南極慶壽香(按南方赤氣屬火,主夏季,宜壽筵焚之,此是南極真人瑤池慶壽香):沉香、檀香、乳香、金砂降各五錢、安息香、玄參各一錢、大黃五分、丁香一字(巜據《本草綱目.序例》:「十釐曰分,四絫曰字,二分半也。)、官桂一字、麝香三字、棗肉二個(煮去皮核),上為細末,加上棗肉,以煉蜜和劑托出,用上等黃丹為衣焚之。總而言之,五方五行與四時匹配,順天道而行,展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中醫學認為,百草皆分五行,五行五方與四時相對,據此作為組成香方的準則。

除了沐浴與焚香,香還可以入食。陳敬《香譜》記了一個故事:「唐元載寵姬薛瑤英母趙娟,幼以香啖英,故肌肉悉香。」元載為唐朝中期政治人物,因先後助唐代宗殺了李輔國及魚朝恩兩個弄權宦官,受到皇帝重用,但後來因為專營其私產,大興土木,排除異己,最終因貪賄被抄家。元載寵姬薛瑤英的母親趙娟,幼年給瑤英吃香藥,所以瑤英肌肉都香。究竟薛母給瑤英吃什麼香食,陳敬沒有交代。

但品香之道,陳敬卻詳加細說,「在幽深淨謐的小室裏,置一與膝同高的矮桌,桌上放一香爐,同時配備一香盒,或一箸瓶。爐內有炭火,火用薄灰覆蓋,灰上再放置一枚形如小盆的銀葉或雲母片,然後將香料放在上面,讓香氣慢慢發散,沒有煙火與焦腥之氣,閉目鼻感,心無一物,方為品香。香炭的製作,陳敬在「香炭」一項中記,用「細葉杉木枝燒灰,用炭火一、二塊養此炭一夜,羅篩過後裝入香爐」。談到香,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

撰文:余志方

 

[信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香藥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