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電療治療膀胱癌 減少傷害健康組織

周李舒雅醫生 | 2021-04-12
隨着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電療技術亦愈更精準,用於膀胱癌的副作用相對較少。如對治療方法有任何疑問,患者應與醫生商討。

70歲的陳伯(化名)一向健康,但最近無法排尿,於是向泌尿外科醫生求助。經膀胱鏡檢查後,發現問題源自膀胱出現大面積腫瘤,完全堵塞兩條輸尿管,令小便滯留於腎臟,無法排到膀胱之餘,更使腎臟腫脹。由於腫瘤範圍太大,並有肌肉層浸潤(代表癌細胞侵蝕較深層),故此無法完全刮清腫瘤,亦難進行膀胱內化療或灌水卡介苗的免疫治療。由於病情嚴重,故泌尿外科醫生將陳伯轉介予筆者,再作癌症治療。

為了解腫瘤有否擴散,於是筆者讓陳伯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幸好仍未擴散,不過腫瘤面積廣泛,足以堵塞左右兩側的輸尿管,而且癌細胞侵蝕較深,因此已屆癌症三期。類似個案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連同膀胱,再駁造口或人造膀胱,然而陳伯年事已高,未必適合接受手術。幾經考慮,筆者建議以電療同步配合化療,希望增加治療成效,但陳伯跟家人商量後,並不接受化療,於是只以電療處理。由於陳伯有排尿困難,需以導管引出小便,故此治療目標是將腫瘤縮小或消滅,令輸尿管不再受阻,讓尿液可自然流到膀胱,便能拔走人造尿管。

技術更精準

電療亦稱放射治療,以儀器向腫瘤發放高能量輻射,殺死或控制癌細胞生長。有市民認為電療「傷身」,不如不做。但以膀胱癌為例,若然輻射波及附近組織如大腸、小腸、直腸、盆骨或大腿骨,的確可帶來副作用如尿頻或腹瀉;嚴重者更會腸出血,或是於排尿或大便時帶血。不過隨着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電療技術亦愈更精準,其放射角度可有更大變化及彈性,能夠將輻射集中於腫瘤,並且避開大部分正常組織,有助減輕各種副作用。

陳伯接受的是分段式電療,於7星期內逢周一至五到醫院進行療程,周末暫停,讓正常組織休息。我們事前以醫學物理計算適當的高劑量輻射量,進行33次電療是經過精密計算而得出的結果,因為要衡量陳伯能夠承受的輻射量、保護正常組織,以及殺死癌細胞的三大原則。

療程前陳伯也要經電腦掃描電療位置,繪畫放射路線圖。這次我們於陳伯盆腔採用一個360度弧形加上另一個270度弧形調控放射技術為陳伯治療(可用不同的技術配合需要的角度及射束來針對不同類型癌腫)。因為對付癌症要使用很高劑量,如以多個角度聚焦於一點,便能避開損害附近的正常組織。另一方面,為令放射位置精準,陳伯每天也要以同一躺姿接受電療。事前我們也以陳伯的下腹及臀部倒模,安裝於治療床上,務求陳伯每次也能躺於固定位置,藉着倒模及皮膚上定位的標記,加上治療室牆上激光射線瞄準定位,即使僅幾毫米的輕微移動亦可知道。每次電療時,更以即時同步錐狀斷層掃描確保對準器官及骨骼後才進行治療,而且陳伯也要嚴格控制體重,每個細節配合來讓電療達至精細準確。

電療後約3個月,發揮效果後,可再進行膀胱鏡檢查,了解腫瘤進展,以及考慮再取活組織化驗。最理想是肉眼看不到腫瘤,就連顯微鏡檢查也找不出來。由於膀胱癌未能於血液中找到癌指數,因此之後要以正電子掃描、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等來檢查。現時我們仍在等待陳伯的電療效果,下一步希望能為其拔走人造尿管,讓他自然排尿。很多人以為電療必然辛苦,其實陳伯於療程期間仍然居於家中,每天自行前往醫院接受電療,健康狀況良好。電療期間,陳伯須以驗血監察腎功能,報告結果如常。他曾經因為尿管堵塞而服食抗生素,導致胃口欠佳,處理此問題後已恢復食慾,而且電療並無令他疼痛或腹瀉。

副作用大減

電療是很精密的設計,目標是盡量提高療效並減低傷害,但仍有機會帶來副作用。以頭頸癌為例,此部位皮膚幼嫩而且敏感,電療後或會有長滿痱滋的感覺,相對難受。陰道癌的病變較近皮膚,電療亦易令皮膚受損,引致疼痛。不過種種副作用於療程後也得以痊癒。膀胱癌的副作用相對少,乳癌、肺癌及前列腺癌亦如是,故此患者未必有太大不適。

事實上,電療並非想像中恐怖,只要患者與家屬了解箇中原理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便有心理準備去應付。陳伯與家人於療程前亦十分忐忑,但筆者認為最重要是溝通,醫生的角色便是讓他們放心,明白醫護團隊的目的是幫助他們。當然,筆者知道治療有機會帶來紓緩或好轉的機會,但不會強迫患者與家屬接受。最後陳伯選擇不進行同步化療,筆者仍予以尊重,並提供最適切的治療,幫助他保持生活質素。

撰文:周李舒雅醫生_臨床腫瘤科

 

[信健康] 了解嶄新膀胱癌電療法,醫生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