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醫路歷程】親赴武漢撤走香港居民急症科顧問醫生 蕭粵中回憶驚心20小時

吳雄 | 2021-04-19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漢率先爆發,去年3月,有千多名港人滯留當地,香港境外緊急應變行動計劃(EROOHK)隨即啟動,急症科顧問醫生蕭粵中(Axel)與不同部門同事飛赴當地撤離香港居民,20小時不吃不喝無間斷工作,最終完成任務。
「深夜2點到家,身體腎上腺素飆升過後才察覺非常肚餓,於是吃了個杯麵,已經覺得很好味。」蕭粵中回想那一役笑得開懷,畢竟自己的班機沒有感染病例。那次救急任務順利完成,但香港疫戰仍在繼續……
2000年成為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早已習慣快速診斷的忙碌歲月,與其他專科醫生不同的是,急症科醫生必須十項全能,「不同專科都要有相應知識,包括骨科、婦產科、兒科等等。」他很喜歡服務人所以選擇了醫科,因喜歡挑戰而選擇急症科。
第一天入急症室當值,看着滿大堂的病人,有輕微的、有嚴重的,「當時對我心理衝擊很大,覺得我的機會來啦!」有的病人看似無大礙,實質暗藏危機,「遇過一個肥胖病人,初步診斷是普通背痛,經過偵探查案式檢驗,最後發現是中動脈撕裂症,稍為延遲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本身是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前院長的蕭粵中,經常到各地參加醫學會議。(受訪者圖片)

日日夜夜都在危急中鍛煉,甚至有過2003年擊退沙士的實戰經驗,這次新冠肺炎仍然是個大挑戰。去年3月,香港出現第一個感染個案,社會上封關的聲音此起彼落,蕭粵中坐上飛赴武漢的特別班機,他們團隊的任務是把1027名滯留當地港人帶回來。
「當時急症室的工作已不輕鬆,雖然來看症的病人少了,但很多人手抽調去其他地方。當時大家處於緊張狀態,因為不知道誰是下一個病人,他到底會不會是潛在患者?」香港和武漢機程約兩小時,從接到通知至出發,只有兩周時間準備。
「當時武漢屬高危地區,潛在風險有多大呢?我們只能搜集有限資料;大家開過幾次會,討論如何準備、風險評估等。」最大問題是,飛機不是急症室,環境又狹窄,如何做好傳染病管理?此外還要搜集當地港人和機場的資料,做好事前工夫。
「8點多的飛機,4點多就要起床,完成出境手續,檢查好裝備就出發。出發的兩小時機程是當天最輕鬆的,只有醫護人員、入境處職員等,大家吃完最後一餐早餐,之後就不再吃任何東西,因實在不想脫下口罩,不知環境會有多危險。」蕭粵中想一想說。
「飛機準備降落……」機長宣布道,一行人抖擻精神,穿上防護衣等裝備。大家都不清楚武漢機場的環境,一抵達就安排守候區、高危區等。那天蕭粵中負責照顧懷孕婦女,「醫管局安排另一位婦產科同事幫忙,我們將孕婦集中起來,方便處理。」
被困數月不少人較暴躁
在武漢擔驚受怕幾個月,不少人情緒較激動,甚至發生摩擦。蕭粵中和隊員除了忙於檢測各人身體情況,還要擔任調停人的角色,「有的發脾氣脫下口罩,我們馬上上前安撫:先戴好!我們在幫大家。」孕婦們被安排坐在一起,方便特別照料。
蕭粵中(中)去年親赴武漢接滯留當地港人回家,經歷了畢生難忘的一天。(受訪者圖片)

平時坐飛機有空中服務員服侍,此番坐在機頭位置的蕭粵中,卻要充當空中少爺的角色。「我們坐在前方,不時要回頭望,一有人提出任何需要,就要上前照料。」快飛抵香港時,突然有人嘔吐大作,機艙立即緊張起來,原來是個小孩。
蕭粵中問清楚他嘔吐的原因,擔心他會否感染病毒,隨後發現虛驚一場。不過,職員不能帶走小孩照料,只好小心處理嘔吐物,盡量減低污染情況。「幸好不久就降落,所以能夠盡快處理,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蕭粵中舒一口氣說。
別以為安全着陸就完成任務,這班特別客機不能停在平時的閘口,必須在停機坪停泊再轉接駁巴士,這大概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長長的樓梯對孕婦和長者實在不便,於是我們找來運貨的升降台,結果落機時間稍為長了一點。」
安排市民做完入境手續後,蕭粵中和組員們才過海關,接受完健康檢查,再到北大嶼山醫院清洗過後才回家。「到家時已接近凌晨2點,好久沒那麼長時間工作,全程沒有休息過。」全程不吃不喝,記者問他第一時間想起什麼美食?
蕭粵中想也不想就說:「沒有啊!回家吃個杯麵就算啦!已經覺得很好味。身體的腎上腺素飆升過後,你會察覺肚子餓。」記者好奇,他太太沒為他準備消夜?原來,當時家人並沒有住在家中,以避開病毒感染的風險。
曾為沙士病人插喉急救
類似經驗令他想起2003年沙士,不同的是那次臨急要家人搬走。「當年我為一名沙士病人急救,那位老翁兩邊出現氣胸情況,我為他插喉急救、清理氣道,可惜最後還是去世。」當時蕭粵中的太太剛懷第二胎,大兒子才兩歲多。
他回憶說:「當年雖然也有保護衣,但資源和知識不如今天,雖然跟足洗澡、換衣服等指引,但心裏還是很忐忑。我不是擔心自己染病,而是怕傳染給家人。於是我讓大兒子去爺爺家暫住,太太則回外家,我獨自在家住了一星期。」
從新冠肺炎回想到沙士,蕭粵中不免想起已故的同學謝婉雯醫生,「她是我中大醫科的同班同學,剛入醫學院就認識她,因彼此英文姓氏字頭接近,屬於隔籬組,我跟她後來的先生更是同組,所以大家常有聯絡。她是乖乖女,我從來沒見過她發脾氣……」
蕭粵中說起這位「香港女兒」,雙眼泛紅,「我們是1992年畢業,2002年同學們搞了10周年聚會,很遺憾她有事沒能參與,無緣再看到她。」蕭粵中和同學們都替謝婉雯擔心,病情由呼吸困難、插喉到惡化,他們憂心忡忡在前線抗疫,遺憾沒能親往探病。
蕭粵中感慨地說:「雖然她不幸走了,但她帶來的精神仍留在大家心裏,甚至是未來做醫生的一輩,她都是很好的榜樣。我希望後輩醫生能秉承謝婉雯醫生的精神,我們作為醫生,應以市民和病人的福祉為優先,幫到愈多人愈好。」
香港的醫療服務享譽全球,全賴一班專業的醫護人員。蕭粵中坦言香港不足一年就擊敗沙士,這次新冠疫情馬拉松卻未見終點。「疫情初期,不少市民不太合作,不主動交代危險因素,令同事陷入風險,當時急症室的壓力的確很大。」

蕭粵中獲特首林鄭月娥頒發2020年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受訪者圖片)

疫情下急症工作壓力增
外界認為疫情下急症室求診人數減少,其實壓力和工作量不減反增。「不少人手去了方艙醫院、亞博等地,又處理過鑽石公主號等。因此,服務市民的人手反而少了,變成留守的同事更辛苦,希望大家能熬過這段時間。沒有市民的合作和參與,不容易打贏這場仗。」
面對疫情最重要是齊心協力,蕭粵中表示上次沙士情況更佳。「當時我看到市民很齊心,雖然醫護人員很辛苦,但看到大家一條心,都想打贏。但這次可能時間拖長,有時出現抗疫疲勞,有人會忍不住鬆懈,對疫情控制有影響。」
最後,蕭粵中勉勵醫護上下一條心,「我真希望大家要團結,不要用其他的有色眼鏡看抗疫措施,因為始終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最重要的是市民的健康和福祉。只要幫到市民的健康,抗疫能夠成功,我們都要全力支持!」
香港醫護正在打一場持久戰,社會各界都要全力支持他們抗疫,不要為他們製造無謂的政治壓力。盡快擊敗疫情,讓香港恢復正常,不正是大家的共同期望嗎?
蕭粵中平時喜歡長跑、行山、野外活動,以紓緩急症室工作的壓力。(受訪者圖片)

蕭粵中小檔案
英文名:Axel
出生地點:香港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
興趣:長跑、行山
榮譽:2020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新冠疫戰曠日持久,急症科顧問醫生蕭粵中呼籲市民要團結。(吳楚勤攝)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