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受疫苗加持 勿讓新冠加冕
香港是一片福地,希望大家能繼續多多珍惜。回望過去數年,我們一起經歷了不少挑戰,及現在百年一遇的全球疫症。18年前的沙士疫症,香港有幸捱了過去,但傷痛的經歷仍記憶猶新。現在的新冠疫情,香港的形勢看似稍為穩定,但仍是危機四伏,風險處處。最近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各地疫情反彈,絕對為香港市民再響起警號。反觀歐美國家慘遭新冠肺炎肆虐年半後,群眾積極注射疫苗,英美已有約四至五成市民接種,成效立竿見影,感染及死亡率應聲下跌,社會逐步回復正常。
我們鄰近地區正正就因疫苗接種率還未達理想,群體免疫力不足,病毒便得以乘虛而入。須知大家都是平凡之軀,抗疫已達疲勞,可惡的病毒絕不會善待我們。筆者之前在英國工作的同袍,小心翼翼之下竭盡所能服務,亦不免身心俱疲,有好幾位亦不幸中招。封城lockdown多月之苦,更不用多說。據他們轉述,在當地疫苗計劃開始時,群眾踴躍接種,有些甚至假扮醫護人員,希望打尖優先!
權衡利弊 精明抉擇
回想當初疫情開始時,大家萬眾期待疫苗來臨,但隨着疫情有希望受控,政府成功取得疫苗,還可以有選擇,但因擔心罕見副作用,大家又不禁猶豫了。專家們不斷審測,證實注射者副作用個案率遠比沒有注射者的同樣個案率為少。我們還在等什麼呢?數據顯示,在開啟疫苗計劃後至今,接種的市民中,每一萬人有0.54人死亡,遠低於沒有打針者每一萬人有17.45人的死亡率。總括來說,接種疫苗後沒有增加整體死亡或急性中風個案。
此外,衞生署共接獲約2900多宗接種疫苗後異常事件報告,為疫苗總接種劑量的千分之一點五。絕大部分接種者沒有或只有輕量不適。接種後流產的個案率為每10萬人有3.6宗,低於沒有接種而流產個案率的每10萬人有23.4宗。異常事件個案未必全部都與疫苗有直接關係,但無可否認,幾乎所有的醫學治療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其他既有的各種疫苗亦然。畢竟新冠疫苗是新製成,在緊急情況使用下必然會令普羅市民開始時有所擔心。但環顧全球,已接種疫苗者以千萬計,並沒有產生頻密嚴重個案,我們應該可以放心。
全球各國及香港在抗疫部署上都有不少可改進的地方,但要一鼓作氣戰勝疫情,必須上下同心,溝通包容。中國武漢市是最早在全球疫情線上與新冠病毒對抗,起初無比艱難,但就本着一顆同舟共濟之心,一團迎難而上之火,民眾終於戰勝疫情。展望香港將來成功控疫的機會,必然是靠疫苗。雖知病毒防不勝防,隨時會再有餘波,總不成全港市民年復一年受困,經濟不能復甦,每天提心吊膽自己和家人幾時中招。香港若沒有足夠群體免疫力,生活便不能回復正常。抗疫之所需,不錯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香港人是精明的。幾時打疫苗,打哪隻疫苗,還有很多人仍在採取觀望態度,但新冠病毒勢成全球風土病,疫苗供應完後如仍未接種,病毒「變種加厲」,捲土重來,沒有任何抵抗力便十分危險。慢性病患如未受控,接種疫苗當然有風險,但何不盡早治理好身體,然後再種疫苗,益處遠超弊處。群眾接種疫苗後有免疫力保護,工作、探病、出行、消閒各方面之限制亦可放鬆。為了擔心極罕見的嚴重副作用而放棄那麼多有實證的益處,是不是最精明呢?
護己護人 公民有責
醫護人員往往是最謹慎,在建議病者可否接種前,必定推己及人,權衡風險及利弊,照顧長者及慢性或晚期病患者尤是。若身體狀況欠佳,當然不宜立即接種,但應趁機會盡快調理好身體。長者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偏高情況普遍,但其實不難克服,只要飲食均衡,適當運動,配合所需醫藥,個人化處理,便可控制得宜。若健康良好,或其他慢性病患穩定,更加應該接種疫苗。須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正正最需要疫苗保護,80歲以上新冠感染者死亡率高達二至三成。免疫力隨着年齡下降(immunosenescence),更加需要疫苗刺激抗體。青少年社交活躍,一旦感染,傳播力大,為了保護友輩、家人及長者,更加需要接種。外國也有年輕精壯者染病危重,兼有後遺症。很多外國國家已開始為青少年接種,香港亦會緊隨。
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應衞生署呼籲,邀請旗下屬會,就一些常見疫苗問題,如癌症、血液、肝、風濕、傳染病患者應否接種疫苗,作出有關建議,以備大家參考。詳情請透過以下互聯網連結瀏覽。本文章標題,亦是聯會口號。全民抗疫,希望大家為己為人及香港這個家,齊心協力,戰勝新冠!
參考資料:www.covidvaccine.gov.hk/pdf/Guidance_Notes.pdf
撰文:勞思傑醫生_香港醫學組織會前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新冠疫情似穩帶危,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