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似腸胃病易忽略 女子肚脹揭患卵巢癌末期

張寬耀醫生 | 2021-06-11

大部分女性都知道預防乳癌的重要性,卻容易忽略卵巢癌。事實上,卵巢癌是香港女性第六大常見癌症,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素有「隱形殺手」之稱。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18年有664人患上卵巢癌,死亡人數265人,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4歲。在女性十大癌症中,卵巢癌排名第六,死亡率則排名第七。

許多早期卵巢癌患者幾乎全無症狀,或只有不明顯的症狀,例如肚脹、胃痛或骨盆區疼痛、進食時很快飽、胃口欠佳、體重下降、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肚瀉,或經常放屁等。由於症狀與腸胃病很相似,以致不少患者以為是腸胃問題而前往腸胃科求診,因而延誤治療。

以肚脹這一症狀為例,不少女性對此都不以為意,畢竟偶然便秘或腸胃不適都有機會肚脹,尤其踏入中年的婦女,往往以為自己中年發福所以有肚腩,因而未有理會,卻不知道原來身體已響起警號,直到做檢查發現是卵巢癌時,很多時已惡化至第三四期。在此提醒女士們,一旦發現上述症狀,必須提高警覺,宜盡早求醫及進行詳細檢查。

高危人士

診斷卵巢癌的方法有幾種,首先是驗血,檢測血液中某些蛋白質的水平,例如患上卵巢癌後CA125指數通常會偏高。此外,亦可進行陰道婦科檢查,檢驗子宮及卵巢;婦科腹腔鏡檢查,檢查輸卵管、卵巢及子宮,並可能抽取組織進行化驗。如發現腹部積液,醫生可用針把體液抽出(又稱「抽腹水」),再化驗是否含癌細胞。另外,亦可進行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或電腦斷層掃描(CT),藉此檢視腹腔及盆骨內部情況。

目前卵巢癌的確切成因未明,但以下風險因素會增加患病機會:

‧超重或肥胖

‧吸煙

‧曾經或正接受某類荷爾蒙補充療法(尤其服藥超過5年)

‧子宮內膜異位或卵巢囊腫

‧從未生育

‧更年期晚至

根據臨床經驗,有家族病史或更年期後的婦女較易患上卵巢癌。此外,醫學界亦證實,女性若遺傳有缺陷的BRCA1及BRCA2基因,罹患卵巢癌及乳癌的風險會相應提高。

治療方案

治療方面,通常會進行手術切除卵巢及受影響組織,再配合化療。近年最新的治療方案,是在手術及化療後透過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來控制病情,稱為「維持治療」。卵巢癌復發率高,口服標靶藥在延緩復發方面效果顯著,而新一代口服PARP抑制劑不論患者有沒有出現BRCA基因突變皆有一定效用,故患者毋須接受BRCA基因測試。患者只需在完成化療後每天口服標靶藥即可,副作用及不適感都較化療少,有助維持生活質素。

在此分享一個案例,患者為一名52歲停經前期女士,患卵巢癌第四期,屬有BRCA基因突變個案。2017年,患者在例行體檢時發現CA125指數偏高,除肚脹外無任何症狀,卻確診卵巢癌末期,癌細胞更已擴散至肺部及肝臟,故未有施手術,直接進行化療加標靶治療。經治療後,患者體內癌細胞基本清除,達到「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 CR)。

然而,2019年,患者卵巢癌復發,驗血CA125指數更升至近一萬,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肝臟及骨盆區,但症狀仍不明顯。化療期間,由於患者因化療而出現手部麻痹等副作用,令她對化療有恐懼,不希望再做化療,於是在完成4個療程的化療後,便開始使用口服PARP抑制劑,一日服藥一次,治療反應良好,CA125指數已回復正常,至今病情受到控制,情況穩定。

患者在服用PARP抑制劑後,除了偶然肚瀉外,幾乎沒有其他副作用,身體及情緒狀況皆穩定,生活與一般正常人無異。大多數病人普遍對化療有心理包袱,主要是擔心化療的副作用,口服PARP抑制劑副作用較少,卻能有效延緩復發及控制病情,對卵巢癌患者來說實在是一大喜訊。

防患未然

要預防卵巢癌,我建議女性應注意飲食均衡,日常飲食應避免攝取過量脂肪,並保持適量運動,同時注意紓緩精神壓力,保持情緒穩定。有研究顯示,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5年的婦女,患上卵巢癌的風險較低,至於曾懷孕最少一次,並以母乳餵哺嬰兒、接受輸卵管結紮手術或子宮頸切除手術,均可降低患上卵巢癌的風險。

由於卵巢癌在病發初期症狀極不明顯,女性應多留意身體狀況,如發現身體有任何異常或不適,應盡早求醫。此外,建議50歲以上的婦女,可考慮接受驗血測量CA125指數及超聲波掃描,及早偵測疾病,這將有助醫生制定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撰文 : 張寬耀醫生_臨床腫瘤科專科

 

 

[信健康] 卵巢癌治療方案,健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踏入中年的婦女,往往以為中年發福所以有肚腩,因而未有理會,直到做檢查發現是卵巢癌時,很多時已惡化至第三四期。

女性要預防卵巢癌,日常飲食方面應注意均衡,避免攝取過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