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多年的敵人
近來連續處理了兩個腦硬膜瘤的個案,雖然位置和大小不同,卻擁有兩個典型的共通點:四五十歲的女士及沒有明顯病徵,都是因為其他原因接受腦部掃描而被發現的,但發現時已經長到四五厘米的大小!
腦硬膜瘤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腦瘤,97%以上屬良性,源於腦膜中的蛛網膜層,可發生在大腦的表面,亦可以在深層的顱底或脊髓位置,甚至更少見的腦室之中。
由於腦硬膜瘤生長速度緩慢,初起時不會有明顯病徵,往往潛伏多年才被發現。當腫瘤長大至壓迫着周邊的神經時便會引致功能障礙,甚至腦壓升高,這時患者才會出現頭痛,甚至癲癇。而根據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功能影響:如視覺神經或負責分析影像訊息的枕葉受壓,視力便會受損;如在三叉神經線附近,患者可能出現面部麻痹,如在掌管性格、情緒的額葉出現,病人的性情便可能出現反常;如對運動神經區域造成刺激,可能導致癲癇;當腫瘤出現在脊髓膜,便會對脊髓神經造成壓迫,患者可能下肢乏力或麻痹,甚至影響活動能力。
治療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一方面可即時移除對腦部的壓迫,亦可得到組織診斷。但能否完全切除則取決於腫瘤的位置:位於表面及沒有和重要血管黏連的腫瘤,完全切除後復發率很低,病人預後非常良好。在開刀切除之前甚至可以透過導管堵塞手術把部分供血的血管栓塞,減少開刀時的出血。但源於顱底位置的腫瘤,往往把血管及腦神經線包裹着,要完全切除有一定風險,手術的策略通常是把壓着腦幹的部分切除,然後再用定位電療(如伽瑪、數碼刀等),將輻射能量精準地集中照射到腫瘤位置,停止其再分裂生長,效果亦相當理想。
佔整體數字1%至2%的「非典型」腦硬膜瘤由於很易復發,所以即使切除後,醫生一般都建議輔助電療來減低復發機會。
作者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腦硬膜瘤,醫生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