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躺平族

姚嘉樺醫生 | 2021-06-22
一班被迫「躺平」的孕媽媽,她們做的卻是相反,正努力為腹中胎兒奮鬥!以下是小敏的故事。

最近互聯網流行一個新名詞叫「躺平族」──形容一群年輕人不跟隨社會期望的堅持奮鬥態度,反而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的處事態度,不願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這令我聯想起一班被迫「躺平」的孕媽媽,她們做的卻是相反,正努力為腹中胎兒奮鬥!以下是小敏的故事。

兩年前小敏懷第一胎,懷孕初期一切都很穩定,胎兒也很吸收,但到16孕周時,一個晚上子宮突然出現經痛似的不適,宮縮愈來愈強烈。她立即到急症室,被送上病房。最初當值醫生檢查,宮頸沒有擴張,但數小時後羊水穿了,流產胎也隨即排出。小敏當時是第二孕期流產,之後的檢查就是要找出原因。經過一輪檢查,胎兒染色體、器官正常,沒有感染發生。小敏的子宮、子宮頸沒有異常,流產前也沒有創傷,故被診斷為原因不明。

一年過後,她再度懷孕,她一直很小心翼翼,但14孕周後,她開始感到下腹常常「抽吓抽吓」,慢慢變成子宮又脹又實又痛。經過陰道超聲波檢查,子宮頸長度只有2cm,由於比正常宮頸短(2.5cm),加上之前第二孕期流產,正是流產和早產的高危一族!

她這個情況有幾個治療方案:1.使用陰道塞藥的黃體酮(根據一個包含30項試驗、逾11600名參與者的綜合分析中,早產高危婦女在使用黃體酮後,34周孕期前早產相對風險明顯減低;對於新生兒發病例如呼吸窘迫綜合症和新生兒死亡的風險也顯著降低)。2.和黃體酮比較,宮頸環紮術如果用於子宮頸短於1cm的病人,對於降低早產兒發病效果更好,不過孕婦要經歷麻醉和手術及相關的風險例如發炎、子宮頸受損等。3.子宮頸托,一些個別研究發現宮頸短的孕婦使用子宮頸托後,34周前早產減少。這個方法相對藥物和手術,比較廉價且易於實施。不過根據隨機的綜合分析,不認同它有效預防早產!最後小敏選擇了方案一和三,加上停工在家休息,終於在37周誕下健康的小寶寶。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孕媽媽可變躺平族,懷孕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