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肥胖問題 早日尋求專業意見 制定有效治療方案
許多人覺得肥胖與否只是美觀的問題,以減肥為終身事業的,出發點也多是由於肥胖影響外觀,但其實肥胖並非只關乎外貌,更重要的是影響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把肥胖(Obese)列為一種疾病,稱為「肥胖症」,有專科醫生指出,肥胖症患者面對的不單是體重所引起的各種不便,它更與二百多種不同類型的疾病有密切關係,及早正視肥胖症及控制體重,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香港15至84歲成年人當中,每三位男士就有一位有超重或肥胖問題,而女士則每四位有一位肥胖,而且香港肥胖症患者更有每年遞增的趨勢,香港肥胖學會會長徐俊苗醫生表示,「所有發達國家均面對同一問題,香港也不例外,主要由於營養吸取的機會愈來愈多,但工作勞動力卻愈來愈低,形成多餘脂肪積累,影響身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介定肥胖症有清晰指引,最常用的指標之一是體重指標(BMI),即以體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所得出的數字就可以用來檢測肥胖程度。香港肥胖學會前會長周榮新醫生指出,「據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頒佈給亞洲成年人的參考,BMI超過23屬超重(overweight),而BMI超過25已屬肥胖(obese);另外亦有用腰圍數字來量度中央肥胖的問題,男士腰圍超過90cm,女士腰圍超過80cm即代表中央肥胖,由於中央肥胖是脂肪積聚在腸道附近,對身體健康影響更大,故此需要特別留意。」
肥胖誘發多種疾病
一向以來,肥胖均與外觀及美容扯上關係,徐醫生認為這個觀念沒有錯,但更重要是令公眾知道肥胖是慢性疾病,「我們於2016年成立香港肥胖學會(Hong Kong Obesity Society),就是希望透過公眾教育,讓大家明白肥胖跟糖尿病、高血壓等同樣是疾病,需要尋求醫生和專職人員的專業意見,制定有效治療方案。我們特別想糾正公眾人士對肥胖的歧視,埋怨肥胖人士因為不努力,飲食不檢點才會令體重上升,其實肥胖可能來自基因等其他問題,一些肥胖人士甚至在飲食方面也未必比一般人食量大,正如大眾不會怪責高血壓的病人,並會建議他向醫生求診,對待患有肥胖症的人也一樣,不單不應予以指責,而且應鼓勵對方盡早求醫。」
徐醫生強調,肥胖症可以引致多種不同類型的疾病,最基本的是三高問題,肥胖人士均易患上高血壓及高血脂,血糖控制方面亦較差;脂肪塞在血管中也容易誘發不同疾病,例如心臟血管堵塞會引起心臟病,而腦血管堵塞則容易引致中風;一些腸胃及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脂肪肝、膽石、睡眠窒息等,都會因為肥胖症而增加患上或惡化的機率;肥胖也會令婦女經期紊亂,增加患上多囊卵巢症的風險,嚴重更會影響生育;有研究顯示,肥胖也會增加患上腸癌的機會;當然還有過重會加速膝蓋退化,以及加重關節負荷,易出現腰背痛,「從醫學角度出發,既然減重能解決以上眾多健康問題,及早對肥胖症進行治療,改善體重狀況,絕對值得考慮。」
不同方案治療肥胖症
減重基本上要從調節生活着手,控制飲食及做適量運動,周醫生表示,「飲食方面,建議控制份量,從而減低每餐攝取的卡路里;至於運動則建議每星期進行不少於150分鐘的帶氧運動,如果有專人負責跟進並依足指引持之以恒,最多可以減重7-10%。」如果減重情況未如理想,醫生會視乎情況以藥物或手術幫助患者。周醫生指出,坊間減肥藥種類繁多,不過大多數沒有大型研究數據支持,「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藥物,均建議選擇有臨床證據支持的,由醫生評估個別病人的情況後處方,尤其是不同藥物均有副作用,也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需要醫生先了解患者體質才對症下藥。」
現時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的減重藥物有五種,在香港註冊的有三種,GLP-1類似物減肥針是其中一種,周醫生指出,GLP-1是腸胃分泌的其中一種飽肚荷爾蒙,可以增加飽肚感,令患者減少進食份量,從而達到減重效果,「初期或會有作嘔或腸胃不適的情況,一般數星期後會消失,使用GLP-1類似物的肥胖症患者在3至6個月後,體重已可下降約4-5%,當然減重進度因人而異。」
除了藥物治療外,肥胖症患者亦可選擇進行代謝減重手術減重,徐醫生表示,「醫生會按患者的肥胖程度來制定最佳方案,如果只患上肥胖症而BMI超過35,又或是BMI超過30但同時患上其他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根據指引,均可考慮手術方案。目前有胃水球、縮胃及胃繞道等不同手術選擇,以本地較多人採用的縮胃手術為例,會以微創方式割掉3/4胃部,令胃部變成香蕉形狀,很多人誤以為手術只是將胃部容量縮減,但其實神奇之處,在於會令飢餓荷爾蒙(Ghrelin)減少,有助控制食慾和食量。」不過徐醫生指出,綜合治療為醫治肥胖症的常用方案,有些患者會先進行藥物治療,效果未如理想才接受手術方案,也有部分患者先接受手術治療,但隨後體重出現輕微反彈,要輔以藥物來控制,因此手術與藥物可說是相輔相成,醫生會個別評估病人狀況而作出調整,務求制定最好的治療方案。
不過無論採用什麼方案,周醫生指出最重要是正視肥胖問題,「成立香港肥胖學會的目的,除了推廣全民運動,以及控制飲食如減少食自助餐等,最重要是希望教育公眾,明白肥胖是一種疾病,很多人會想盡辦法拖延,但用錯態度對待肥胖,不正視問題,日後可能更難控制。」徐醫生對此也表示認同,「正如糖尿病一樣,如果單靠自己來控制,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肥胖人士可尋求專業人士包括醫生、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幫助,正視肥胖的問題,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資料由徐醫生及周醫生提供)
香港肥胖學會會長徐俊苗醫生(右)及香港肥胖學會前會長周榮新醫生均認為,肥胖跟糖尿病、高血壓等同樣是疾病,需要尋求醫生和專職人員的專業意見,制定有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