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的心疲勞了

鄧穎琪博士 | 2021-06-25
對抗疫情一年多,很多人已出現抗疫疲勞。當醫護團隊在不同崗位默默地為各類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與護理,一些醫護人員亦出現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

對抗疫情一年多,很多人已出現抗疫疲勞。當醫護團隊在不同崗位默默地為各類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與護理,一些醫護人員亦出現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

醫護工作是一個面對生命的人性化的專業。無論日常工作如何繁重,醫護人員需要運用理性思維和冷靜分析,以處理各種臨床變化,同時亦要細心體諒及關顧病人的需要。他們需懷着同理心接觸病人,以體會患者的需要和感受。但因長期接觸病人的負面情緒及同情他們的境況,令部分醫護人員產生「同情疲勞」,影響身體、情緒及工作表現,如頭痛、肌肉疼痛、倦怠、情緒不穩、對工作感麻木、缺乏動力等。

近期的研究顯示,醫護人員在疫情下患上「同情疲勞」的情況比以往增加。調查指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不只與工作量及高風險性質有關,亦因為被委派到不同崗位或陌生的環境工作,以及擔心因工作令家人受感染,甚至因此自我隔離。調查亦顯示,醫護人員患上焦慮、抑鬱及失眠的情況比以往顯著。

同情心及關愛行為是醫護人員的基本素質,同理心更是與病人建立互信關係的元素。醫護人員不只具備專業知識和臨床技巧,亦需懂得實踐專業素質。倘若他們的工作缺乏這些素質,醫療護理便變得機械化,失去人性。但即使天生愛心爆棚,在不斷付出、缺乏被關愛的情況下,亦會感到身心疲倦,甚至出現「同情疲勞」。

醫護人員是照顧者,其實他們也是被照顧者,需要被關愛。他們謹守崗位的動力不只來自一份使命感,亦源自別人的關心、體諒和認同。簡單的慰問、支持與鼓勵,可以讓醫護人員感受關愛,從而將這份關愛投放及傳遞予病榻上的患者。

當醫護團隊為市民站在最前線,提供專業醫療護理服務時,他們的心亦需要大家關顧。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那打素護理學院專業顧問

 

[信健康] 關心醫護抗疫疲勞, 護理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