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脊髓症候群

胡兆邦醫生 | 2021-07-01
中心脊髓症候群一般發生於中年至老年人身上,男士比女士常見,多數是頸椎突然向後仰造成(如交通意外、意外摔倒)。

四十出頭的陳Sir是一位教師,日常公務繁重,只有周末或假期才有機會到戶外舒展筋骨。上月難得數日假期,於是約了各方好友踢一場友誼足球賽。比賽期間發生了萬料不到的意外,正當陳Sir上前爭頂球時,給後上的對手從後猛撞一下,他的頭及頸椎向後晃一晃,頓時失去知覺倒地,數秒後回一回神,赫然發現四肢麻痹,動彈不能。經臨場護理後送往急症室,再轉送上病房治理。

醫生隨即為他進行磁力共振檢查,發現他的頸椎有發育性(developmental)和退化性頸椎管道狹窄,其中第五、六節之間出現輕微椎間盤突出;脊髓神經亦有水腫、受壓跡象。數小時後,陳Sir開始感到下肢感覺和力量逐漸恢復。唯獨上肢情況比較差。經診斷後證實是「中心脊髓症候群」(Central Cord Syndrome)。

中心脊髓症候群一般發生於中年至老年人身上,男士比女士常見,多數是頸椎突然向後仰造成(如交通意外、意外摔倒)。患者一般有潛在的頸椎管道狹窄,以上個案便是典型例子,發育性再加上退化性狹窄令到脊髓容易受壓。從脊髓橫斷組織結構來看,中心的灰質較外圍的白質脆弱,對外力抵抗能力不及白質;當脊髓發生損傷且為不完全損傷時,常是以灰質為中心的損傷,以「過伸性損傷」(Hyperextension Injuries)最常見。

主要的病理變化是中央管周圍出血、水腫。此時,靠近中央支配上肢肌肉的「皮質脊髓側束」中的神經纖維最容易受到影響,而在皮質脊髓側束周圍支配下肢肌內的神經纖維受影響則較輕。

治療中心脊髓症候群的方法一直存在爭論,以往傳統觀念主張以非手術治療為主。近年臨床研究發現如有急性椎間盤突出壓迫着脊髓,應及時做手術。如磁力共振影像只發現發育性或退行性椎管狹窄的患者,則可考慮保守治療──為患者配置頸圈(箍)並轉介至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師進行復健。一般而言,中心脊髓症候群患者可於短時間內恢復下肢功能,其次為控制排尿和上臂活動,至於手部控制、手指靈活度則最遲恢復。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認識中心脊髓症候群,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