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 高遺傳眼疾

葉佩珮醫生 | 2021-07-15
夜盲症亦稱為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是指視網膜細胞退化或出現病變;據估計,全球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約有150萬人,香港患者約3000名左右。

「佩珮醫生,媽媽年輕時已得知患有夜盲症,這陣子她感到視力逐漸變差,我以為夜盲症是在夜間才受影響,原來可以導致視力喪失嗎?」

夜盲症亦稱為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是指視網膜細胞退化或出現病變。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分為桿細胞和錐細胞,桿細胞分布在視網膜的周邊,能感應弱光並主宰周邊和夜間的視力,錐細胞則集中於視網膜中央位置,負責中心視力和分辨顏色。當桿細胞出現病變,便是俗稱的「夜盲症」。

據估計,全球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約有150萬人,香港患者約3000名左右。夜盲症的典型症狀是於夜間視力變差,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整體視野相比普通人暗,或者從光線充足的環境轉換到黑暗時,需要更多時間適應才能看得見。當病情逐漸發展,病變的細胞蔓延至中央時,除了夜間視力變差,日常的視力也會受影響,包括於夜間難以辨認周圍的障礙物,甚至不能在夜間駕駛或外出。由於周邊視野收窄,猶如隧道般,只有正中央及光線足夠時才看得到,最終可造成失明。

夜盲症是一種進展緩慢、高遺傳性的眼疾,大多數為雙眼發病,遺傳方式包括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X染色體遺傳等。倘患者於年紀較輕時病發,出現失明的時間亦會較早。一些後天因素也可以引致夜盲症,例如阻礙脂溶性維生素吸收能力的疾病,使身體缺乏維生素A;視桿細胞的主要營養來自維生素A,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視網膜營養不良,增加患上夜盲症的機會。

現今研究中的治療方法,大都與患者的遺傳基因相關,目前尚未廣泛應用。日常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C及E、抗氧化食品、葉黃素等,有助減慢視力退化的速度。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黃斑水腫、前膜增生、白內障及青光眼,建議定期找眼科醫生跟進,並且及早跟視覺專家學習利用剩餘視力,以不同的技術和設備幫助日常生活。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

www.facebook.com/dryippuipui

 

[信健康] 保護視力非難事,眼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