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治療發展 蟹足腫八年抗戰

陳東飛醫生 | 2021-07-20
蟹足腫是很難根治的疾病,要持續和蟹足腫戰鬥,不論對患者、醫生來說都十分痛苦──打針會痛,手術會痛,而且很多時會復發。

最近,Facebook的「回顧」提醒我,原來本港是在8年前首次使用「病灶內冷凍治療」(Intralesional Cryosurgery)治療蟹足腫(Keloid,皮膚瘢痕增生)。當時,醫學界並未完全肯定這療法的長期效果及蟹足腫患者的反應。如今,可謂已經歷了「八年抗戰」,正好在此總結一下這療法的成果。

蟹足腫是很難根治的疾病,就像當年中國被日本侵略,面對艱難處境,總有些人選擇投降。確實,要持續和蟹足腫戰鬥,不論對患者、醫生來說都十分痛苦──打針會痛,手術會痛,而且很多時會復發,不一定能成功「斷尾」。面對頑強的對手而選擇放棄,實在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即使前路看似黯淡崎嶇,仍然有人選擇赴戰,不斷研發、嘗試新的策略,希望在戰役中取得優勢。

當年日本侵華戰爭,最終由美國出動原子彈,間接幫助中國擊退外敵。當然,「病灶內冷凍治療」對消滅蟹足腫的威力不能和原子彈相提並論,但在對抗蟹足腫的戰役中,的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什麼這樣說呢?

破壞細胞

以往,冷凍治療大多屬於「表面接觸式」,即把液態氮直接噴灑在患處表面,或透過棉花棒、紗布等接觸患處表面,由淺入深地達到冷凍效果。然而,這方式對治療蟹足腫未必有很顯著的成效,原因是蟹足腫的病灶處於真皮層,接觸皮膚表層的冷凍劑作用有限。而「病灶內冷凍治療」則是把特製的探針插入蟹足腫內,然後攝氏-196℃的液態氮會在探針內循環流動,以低溫破壞蟹足腫內的細胞,並同時令蟹足腫附近的微絲血管收縮,減少血液供應,讓蟹足腫逐步萎縮,成效更為顯著。

「病灶內冷凍治療」一般可採用局部麻醉方式於日間中心進行,毋須住院,治療需時約10至45分鐘,視乎個人情況及病灶大小而定。完成冷凍治療後,患處會經歷一至兩星期的腫脹,期間會有體液和血水滲出,之後已壞死的蟹足腫組織會結痂脫落。治療一至兩個月後,患處會開始癒合。除非蟹足腫範圍較大或病情較嚴重,否則大部分患者只需要進行一次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

雖然「病灶內冷凍治療」有不錯的療效,但並非「萬應靈丹」。必須強調,絕大部分蟹足腫個案均不能靠單一治療處理,冷凍治療只是蟹足腫綜合治療的其中一環。

要徹底控制病情,避免復發,患者完成冷凍治療後,應配合其他跟進治療,如類固醇注射、除疤貼、壓力治療等,直至病情穩定為止。此外,患者必須遵照醫護人員的建議,定期而持續地覆診跟進,才能達至理想的治療效果。

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冷凍治療是否安全。事實上,冷凍治療在醫學上已有很長歷史,在正常情況下是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蟹足腫治療方法。治療採用的液態氮溫度極低,所以醫生在治療期間會保護患處附近的皮膚組織,免受低溫影響。由於「病灶內冷凍治療」只會觸及真皮層,因此不會影響肌肉及骨骼組織。

理論上,只要蟹足腫是在活躍、增生的階段,並且令患者感到不適(包括痕癢、疼痛、影響外觀等),便適合接受「病灶內冷凍治療」。當然,部分患者的蟹足腫處於早期,一般以類固醇注射配合除疤貼等已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這些患者便不一定需要採用冷凍治療。此外,若對冷凍劑敏感、正服用薄血藥、患處出現細菌感染的患者,亦不適合進行冷凍治療。

過去8年,「病灶內冷凍治療」取得很大的成果,幫助部分患者減輕甚至脫離了蟹足腫的折磨,可以過一些更自由輕鬆的生活。但同時,也有很多蟹足腫患者仍然活在漫長的戰鬥中,極需外援。可以說,這場抗戰有人成功了;有人正奮力搏鬥;有人尚未見到希望;有人甚至尚未清楚自己身處一場什麼戰役,未認識到在蟹足腫治療上原來已有很多新發展,這是十分可惜的。

不斷改良

面對蟹足腫,今天我們絕不需要舉手投降,因為相比8年前,我們已有更多不同「彈藥」。除了「病灶內冷凍治療」外,亦包括不斷改良的除疤產品、日新月異的淺層放療技術,以至有望免除打類固醇針之苦的「經皮輸藥系統」(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等。正如老掉牙的一句說話:「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就注定失敗。」

撰文 : 陳東飛醫生_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蟹足腫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要徹底控制病情,避免復發,患者完成冷凍治療後,應配合其他跟進治療,如類固醇注射、除疤貼、壓力治療等,直至病情穩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