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宜出「養生汗」

李思齊教授 | 2021-07-27
夏季運動最易大汗淋漓,因此,運動前後和運動過程中都要補充水份,及鉀、鋅、鈣等微量元素。運動後切忌立即沖涼、直吹風扇和冷氣等。

俗語謂「伏天不流汗,病來急白頭」,三伏天(7月11日至8月19日)流汗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很多人卻選擇吹冷氣、少運動、用止汗劑等,以避免出汗,這實則有違養生之道。

「汗者,精氣也」,汗來源於食物和水,生成於脾胃。在一般情況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汗約600至700毫升。人體排汗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體溫,一克汗液可散發約580卡熱量。排汗還有助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利經絡平衡、調節陰陽和免疫系統健康等,故中醫指三伏天適量地出汗,稱為「養生汗」。

出汗是日常生理現象,人體大約有200萬至500萬個汗腺,且全年無休,即使在較為舒適的環境下也會出汗,只是不易察覺,此為「不可感知汗液」。當溫度升高、活動強度增加、情緒波動等情況下出汗,則是「可感知汗液」。

中醫把汗分為「靜汗」和「動汗」。「靜汗」即被動出汗,如周遭溫度上升等。「動汗」即主動出汗,指以主動運動等方式使人體溫度升高,加快體內微循環,促使人體流汗,這種適量地出汗,於身體大有裨益,是為「養生汗」。

為何筆者強調出汗要適量,宜選經常微微出汗的方式而忌「瀑布汗」呢?因中醫說「津血同源」,血是由津液生成,汗是津液,故出汗過多會傷津液,津液不足,人體的血氣便受影響,從而出現心悸、氣短、乏力、易疲勞等症狀。

多喝薑茶

在三伏天,很多人難免要在冷氣房內工作、生活,這會使人體的排汗功能減退,降低人體對季節變化的調節和適應能力,以致出現身體沉重、精神不振、失眠甚至是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從養生的角度出發,應主動地排汗,中醫說「動汗可貴」,即是此理。三伏天有「排汗四方」,簡述如下:

1.曬太陽:陽光是主動出汗的最佳「能動劑」,曬太陽可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喚醒人體的出汗機能。曬太陽宜在早上9至10時和下午4至5時,每天15分鐘左右即可。

2.飲薑茶:夏季炎熱,人體皮膚毛孔張開,體內陽氣外洩,故體內陽氣不盛,且夏季多食生冷和吹冷氣,體內易積寒。生薑辛溫解表,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溫熱全身,故用生薑片泡水飲或泡茶時加一兩片生薑,有助暖脾胃、散寒發汗等。

3.適量運動:運動時間選在早晚不太炎熱之時,以30至60分鐘為宜,運動強度適中,以慢跑、快走為佳。夏季運動最易大汗淋漓,因此,運動前後和運動過程中都要補充水份,及鉀、鋅、鈣等微量元素。運動後切忌立即沖涼、直吹風扇和冷氣等。

4.做艾灸:傳統認為三伏天最宜做艾灸防治疾病和強體。筆者每年皆用此法養生,這因做艾灸時,身體會微微出汗,既可排「養生汗」,又可強身。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夏季宜出汗養生,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