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與便秘
現正值三伏天,是做「三伏艾灸」的好時機。中醫指出,艾灸相應的穴位可防治某些便秘,但因體質等因素,艾灸也可能誘發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長或排不出,令人痛苦。一般情況下,兩天未排便或排便習慣發生變化等,即有便秘的可能。至於便秘的原因,除疾病和藥物引起外,中醫認為也跟以下有關:1.生活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過食辛熱之物、飲水不足、血虧陰虛、燥熱內結等,使腸道津液不足以潤滑腸道。2.情志不紓、情緒悲觀等,使人體氣機鬱滯。3.久臥久坐少動,久忍大便,使通降失常。4.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等誘發便秘。
便秘的危害大,如有人因便秘而排便時過於用力,有機會導致突發心臟綜合症、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臟停搏等。同時,便秘會加重高血壓、自發性氣胸、肺氣腫等疾病,誘發或加重痔瘡、肛裂、肛門感染、直腸脫垂等病。此外,長期便秘會使毒素久積體內,致使人體出現中毒症狀,甚至誘發直腸癌、乳腺癌等癌症,故必須正視便秘問題。
紓解穴位 因人而異
中醫常用艾灸等方法治療便秘,如艾灸天樞穴(位於腹部,肚臍橫平兩側2吋處),可疏通大腸腑氣、生津通便。臨床上,中醫常艾灸一些穴位,治療或紓解習慣性便秘,便秘類型常有以下3種:
一、虛秘:此症以老年人多發,津虧血虛、脾虛氣弱、脾腎陽虛等,老年人常氣血雙虛,氣不足則無力排便,血不足則腸道乾澀。故在艾灸時,宜艾灸支溝穴、太溪穴、關元穴(臍下3吋處)3個穴位,分別行氣、滋陰、增加腸道蠕動,以治療便秘。
二、氣秘:是由氣體鬱滯、通降失職,使「氣內滯而物不行」,以致便秘,多發於憂思過度、情志不暢、久坐少動者等。艾灸時,分別選支溝穴(臨床通便經驗穴,位於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吋處)行氣,陽陵泉穴加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三、冷秘:體弱陽虛引起,常見於老人及過食寒涼後引發,即「冷氣隱於腸胃,陰凝不運、津液不通」,常伴有四肢、腹部發涼等,因此,艾灸時,宜選神闕穴、關元穴等位於腹部的溫陽穴位。
做艾灸一般隔日一次,每次約15至20分鐘。因艾灸可溫通經絡,做艾灸時如及時補充水份,一般是不會便秘的,但因個人體質,如體質燥熱、陰虛者,或艾灸時間過久、量過大、操作不當等,有些人在艾灸後出現便秘,此時便須減少艾灸的次數或暫停,並及時補充水份,還可藉以下3點緩解:
a.飲食:要增綠葉蔬菜、雜糧等富含纖維食物,促進消化液,增強腸蠕動,助排便。
b.水果:以香蕉、梨、蘋果等有潤腸通便功效的水果為主。
c.運動:每天早午晚適當運動外,再按摩天樞穴各一次,每次10分鐘。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艾灸紓解穴位防便秘,中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