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胃酸倒流

施蘊知醫生 | 2021-08-25
在香港,約一成人口患有胃酸倒流。

香港腸胃動力學會去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本港胃酸倒流發病率(定義為每周最少一次因為胃內食物或其他物質反流至食道而引致的不適),由2011年的4.1%飆升至2017年的5.7%。短短6年之間大幅增加了39%,推算現時香港大約有42.8萬人患有此疾病,即每17個人便有一個人受胃酸倒流困擾,可見這個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最近疫情放緩,政府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亦逐步放寬,不少人會相約朋友親戚團聚見面,一起享受美酒佳餚。聚會多了自然開懷大嚼,增加患上胃酸倒流的風險。

什麼是胃酸倒流?俗稱的胃酸倒流,學名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我們進食時,食道會不斷蠕動,把食物從口腔推入胃部進行消化。在食道與胃部之間,有一組環狀的肌肉組織──賁門括約肌。在正常情況下,這組肌肉在食物進入胃部後,會自動收縮,以防止食物湧入食道。但胃部的食物及胃酸偶然也會倒流入食道,這是一個在飯後特別容易出現的生理現象。不過,若這組賁門括約肌過分鬆弛,胃酸就會容易倒流入食道,形成胃酸倒流。當這種情況引起令人困擾的症狀,影響生活質素,甚至出現併發症,這便是一種疾病。

胃酸倒流典型的病徵包括胸口灼熱(即火燒心)、胃酸倒流、吞嚥困難、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等,通常飯後或睡覺時發生。不過有一些非典型的症狀都可能與胃酸倒流有關,例如心口痛,令患者誤以為自己有心臟病。另外,患者亦可能會有喉嚨痛、聲沙、咳嗽或哮喘問題。

胃酸倒流的病人,睡眠質素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困擾,影響日常工作。心情亦可能受到影響,增加患上焦慮或抑鬱症等疾病的風險。嚴重的併發症,例如食道發炎、潰瘍、食道收窄及阻塞,甚至出現巴洛氏症(一種癌前病變)和食道癌等。

因此,大家都要留意胃酸倒流的症狀啊!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胃酸倒流影響深遠,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