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療」法 擁抱子女

莊婉瑜助理教授 黃曉彤 | 2021-09-06
面對學習模式的轉變,家長出現擔憂焦慮乃正常現象,但家長要學會適時、合理地放下這些負面想法,才不會讓這些情緒妨礙我們做更有意義的事。

新型冠狀病毒自2019年底爆發後肆虐全球,學校轉為半天上課,幾乎所有學校都採用混合模式上課,許多家長擔心學校轉用電子學習會影響小朋友的社交、學科表現及身心健康,例如子女在家學習遇到困難,擔心子女學習進度落後,怎樣幫助孩子完成在家自學、上課的任務?面對學習模式的轉變,家長出現擔憂焦慮乃正常現象。

接納與承諾治療其中一個方向是希望透過靜觀練習,幫助大家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在過程中,我們不要急着否定心裏不安的想法和感受,嘗試不帶任何評價地感受、接納它們,活在當下一刻,從而提升我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然後依此價值承諾並採取行動改變,提高心理的靈活性。

當腦海浮現負面念頭的時候,我們自然地會有對抗這些念頭的想法。情況就像和怪獸拔河,如果只拉扯一會兒,沒什麼問題,但愈是與它抗衡,麻痹和疼痛感會變得強烈。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浮現負面想法,就像這隻怪獸一樣,偶爾讓這些負面想法佔據我們一會兒,的確沒什麼問題。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抗衡情緒這件事情上,負面想法只會變得愈來愈沉重,消耗我們的能量和精力。

如果我們把緊握手上的麻繩平放在大腿上,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其實負面的想法仍然存在,但與剛才互相拉扯繩子作比較,哪一種體驗令你更專注做你認為重要的事呢?因此,我們要學會適時、合理地放下這些負面想法,才不會讓這些情緒妨礙我們做更有意義的事。

作者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及研究助理

 

[信健康] 放下負面情緒陪伴小朋友,護理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