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員的力量

陳仲謀醫生 | 2021-09-21
香港多個月來疫情穩定,社會局面亦已恢復正常,但背後部分市民人心忐忑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看不出前景。(彭博圖片)

為期12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屆全國運動會已經在陝西省正式展開,特區政府的「體育專員」楊德強向外公布,港台和其他私營電視台跟中國有關機構達成協議,轉播這場盛事。廣大市民欣喜之餘,希望香港健兒的表現會更勝剛剛結束的東奧,並開始認識政府的官僚架構有「體育專員」一職,有人更認為推廣本地運動普及化和專業化,將有賴楊先生的努力。

香港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中期,貪污盛行,天怒人怨,殖民地政府委任當時的民政司姬達為「廉政專員」,厲行打擊貪污。姬達當時是極高級的官員,聲望顯赫,又只需要向港督一人負責,順理成章可以直接向整個官僚組織,實行調查和監管,所以肅貪倡廉的工作能順利推行,香港也成為一個相對較廉潔奉公的社會。

其實,香港有不少相類近「專員」之類公職,例如平等機會委員會、私隱專員公署和消費者委員會等。這些「半政府組織」負責不同的工作,毀譽不一。筆者認為上述機構的成敗得失,一方面有賴掌舵人的能力和聲望,最重要是其權力範圍。

保安局屬下有禁毒處,其負責人是「禁毒專員」,但其工作只限於和社會各持份者聯絡,並負起教育和宣傳的事務,不能統領警務處和海關,進行犁庭掃穴緝毒的工作,「名」好像不符其「實」。筆者曾在各大傳媒中努力不懈呼籲最高當局成立「精神健康公署」,委任「專員」去應對未來精神病激增的趨勢,但似乎未得到積極的反應。萬丈高樓從地起,「精神健康專員」的權責職級,起初可以和「體育專員」(首長級乙級)相同,這理應不會「擾亂」現行官僚架構的從屬和運作。

COVID-19肆虐全球已近兩年,變種病毒不斷出現,人類的疫苗注射從攻勢轉為守勢,歐美國家稱之為「與病毒共存」,「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理想目標,在可見的將來或者是空中樓閣。香港自2019年起爆發社會運動,接踵而來是新冠肺炎的入侵,人禍天災,使港人精神大受打擊,最近更出現「移民潮」。香港多個月來疫情穩定,社會局面亦已恢復正常,但背後部分市民人心忐忑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看不出前景。

自殺率升

世界政局波譎雲詭,莫測高深;新冠病毒死纏爛打,揮之不去,港人幾時才能「出關」,自由翱翔四海?香港的各行各業幾時才會真正復甦?這都是700多萬人的精神壓力,是否會使更多人出現焦慮抑鬱等症狀?為什麼各國專家所稱的「精神海嘯」仍然風聞而未動呢?

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今年國際防止自殺協會的主題為「以行動創造希望」。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公布,2020年本地自殺率為10萬比12.1,較前年略低。2003年SARS蹂躪期間自殺率為歷史新高,是10萬比18.8。SARS轉頭就走,COVID-19糾纏不清,為什麼兩個疫症期的自殺率有這樣大的差別呢?原因當然是見仁見智啦!

筆者推測是港人經SARS一役,對疫症有心理準備,有經驗去面對這種逆境;在全球抗疫成績中,香港暫時名列前茅,透過比較,市民容易接受現實;自殺率的飆升通常會在災難完結後才出現,如經濟萎縮,有「滯後現象」。本人並非幸災樂禍,而是明白「心債心還,始終要還」的道理,就好像大雪堆積於屋檐,不及時清除,遲早樓房會突然坍塌,防不勝防。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兩位學者於1967年制定的「生活壓力指數表」,其量度的對象不單針對個人,對社會而言是完全適用,因為群體是由個體組成的。香港近年的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很多市民情緒受困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香港的自殺率低於國際水平,但精神健康的持份者切勿自滿,反而應該繼續努力,學習其他地方的好榜樣,取長補短,除了有長遠的改善計劃之外,還要立即解決當務之急:一是60歲以上女性的自殺率明顯上升,二是15至24歲女性的自殺數字升幅亦超過2%,而整體青少年的自殺率估測為8.2至8.3。以常理推測,香港30至40歲的婦女因工作和家庭的問題,應該承受最大的壓力,而青少年自殺增加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已屆退休之齡的婦女,身心壓力應該減少;青少年可能受到網上欺凌,遭受精神困擾。上述兩者都需要各方面的專家趕緊研究,找出解決方案。

有益大眾

精神健康問題千頭萬緒,定要有人統籌全局才能發揮群策群力的效用,紓緩業界「四不一無」的弊病,造福病人和家屬。

一、不足:政府較重視醫療的硬件(興建和擴建醫院),但忽略了軟件(所有醫療的專業人士都缺乏)是否能有效去配合運作。

二、不均:全港7個聯網,新舊症的排期等候時間有很大分別,市民不應因所住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

三、不準:政府把絕大部分資源投放在治病方面而輕視了病人的康復,及教育和宣傳,好像不明白「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

四、不全:醫管局、食衞局和7個聯網缺乏全面溝通,與其他政府部門(房屋、法律和警務)的聯繫更不足,自然會陷入各自為政的局面,削弱資源運用的效率和協調,遑論有高瞻遠矚的發展計劃。

五、一無:縱然7個聯網有一位聯絡人,但名不正言不順,勢難統籌全局,促進相互協作,所以香港精神健康服務並無一位專員承擔重任,是整個困局的核心。

特區政府面對多事之秋,長官不遑寧處,或許無暇重構精神健康服務的計劃,但委派一個乙級的政務官出任「專員」是輕而易舉的事,公帑的支出亦微不足道,何妨一試呢?「專員」的權力是政府所賦予的,地位和責任可大可小,為政者可以完全掌握,切勿擔心會出亂子,更不可能尾大不掉!

明末東莞人袁崇煥督師薊遼,獲賜「尚方寶劍」,但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把他凌遲處死。墨西哥幾任總統都宣稱會親自處理禁毒,但都徒勞無功。政府委任一個「精神健康服務專員」相比之下是一件「小事」,但對所有持份者則是一件「大事」,於己無害,對人有益,何樂而不為!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設立「精神健康服務專員」一職,是改善港人精神健康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精神專員需有益大眾,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