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3D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手術更精準有利培訓醫生
眼晴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可以反映喜怒哀樂,而同時視覺亦是人類接觸世界的主要途徑,視力出現問題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過去有病人曾經向我說視力會比生命更加重要。
很多人以為眼科醫生只是局限在「醫眼」,例如處理白內障、黃斑病變及青光眼等眼科問題,其實眼睛的狀況也會反映身體其他部分的問題,數個月前便有一個病人因視力模糊求診,檢查時在視網膜內發現端倪,緊急將病人送院,結果發現視力問題原來源自白血病。
不同眼疾的成因各異,並非全是因為眼晴本身的問題所引致。近年接到因為糖尿病、高血壓引發眼疾的個案愈來愈多,很多病人會輕視、認為只是「睇嘢矇咗」而忽略其他可能性。因此作為眼科醫生遇到每一個病人都會細心觀察留意病人是否有其他微細表徵,以確認是否有更深層次的病因。
並非只是眼睛問題
今年上半年,有一名中年男病人因為持續視力模糊到眼科醫院求醫,他進入診症室時需家人攙扶、步伐緩慢,問診時得知他開始是聽力受影響,然後視力開始模糊,最近亦發現自己愈來愈易疲累。為他進行眼科檢查時滴藥水放大瞳孔,發現視網膜有白色物,似白細胞,當時懷疑病人眼矇並非單單是眼睛的問題,有可能涉及血液問題。急急將病人轉送到急症室作進一步檢驗,當晚得知病人的白血球細胞超出正常範圍70多倍,及後確診患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視力受損是因為白血球入侵視網膜黃斑位置。所幸治療及時及對症下藥,病人很快康復。其後再來覆診時已毋須家人攙扶,行路穩健。
當日有一些年輕醫生一同旁診學習,原來數星期前其中一位醫生亦遇上一個症狀十分接近的病人,他懷疑可能是血癌,最後他也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時對症下藥。這次的經驗為整個醫生團隊上了重要的一課,醫生的職責除了醫治病人外,將經驗及技術傳承給下一代亦非常重要,身體力行做好榜樣,可以感染到新一代的醫生,經驗的傳承和培訓對年輕醫生的成長來說不可或缺。
新技術成「高清課程」
眼科在這10年間發展很快,須時刻緊貼新技術發展,過去兩年眼科醫院的團隊參考歐美和新加坡等地的經驗後引入「3D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過去進行眼科手術時,外科醫生會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其他醫生很難看到主刀醫生的手術過程。引入新的3D技術後,醫生們通過佩戴3D眼鏡進行手術,便可以透過大屏幕觀察病人眼底狀況,亦令黃斑部位影像更清晰、立體,使手術更加精準,成功率亦能提高,其他醫生可以在大屏幕觀看放大後的手術過程,亦能從中學習。
相較於2D,新技術能清晰顯示手術位置、落刀的深度等,讓手術成為一堂「高清課程」,能夠提升培訓效率,透過大屏幕進行手術,也有助減輕醫生因為長時間使用顯微鏡帶來的頸部、膊頭勞損,在醫生培訓和醫學治療兩方面均帶來極大幫助。
另外,系統利用數碼方式調校熒幕光度,改善以往用燈直接照射到病人的眼球上,減少對病人視網膜細胞的傷害。
除了最為常見的白內障、青光眼外,因為都市生活習慣,令糖尿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糖尿上眼的情況更為常見。另外,醫學發達令人均壽命延長,老人黃斑病等老人眼疾亦變得愈來愈常見。展望將來,除了引入新技術協助,培訓更多眼科醫生亦是我們的使命。
(醫管局2021年度傑出員工獎系列)
撰文 : 杜曉華醫生_香港眼科醫院眼科顧問醫生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