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和免疫性疾病

林盈吟 | 2021-12-03
過敏性疾病的發展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環境及飲食習慣等。(網上圖片)

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被定義為暴露在過敏原中,可重複的不良免疫介導反應,在所有年齡組中都很常見。病理生理學含多種因素,該疾病是由環境因素引發具有遺傳基因的個體。在全球範圍內,哮喘和過敏症的患病率在過去幾十年中有所增加。

然而,國際兒童哮喘和過敏研究(ISAAC)屬於最大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世界各地之哮喘、過敏性結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和濕疹的患病率存在差異。

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和成人人數不斷增加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衞生問題。這種增長的起源並沒有非常好的解釋。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社會經濟差異和環境因素等等,都可能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展。

最近的證據表明,除其他因素外,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微生態失衡)可能與此有關。同樣,一些數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亦可能與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有關,如1型糖尿病和乳糜瀉。

理論與機制

早期腸道微生物定植在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其他過程中,與微生物的接觸對於口腔耐受性的發展至關重要,這是對抗原的細胞或體液免疫反應的特異性抑制。

以下有幾種理論和機制可以解釋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如何導致過敏的發展。

衞生假說

有人提出,在嬰兒期和兒童早期,過度的改善衞生狀況和避免免疫系統暴露於微生物刺激,容易導致日後免疫調節受損,導致Th2疾病(如過敏)或Th1疾病(如1型糖尿病)。

然而多年來,這種被稱為「衞生假說」的說法一直備受挑戰。雖然暴露於某些病原體可以防止過敏症,但其他的暴露亦可能促進過敏性疾病。因素有︰暴露時間和屬性感染因素、宿主遺傳易感性和其他重要環境因素等。

腸道定植的差異

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群存在差異,可能與遺傳性過敏症的早期發展相吻合。遺傳性過敏症受試者往往比非炎性受試者具有更多的梭狀芽胞桿菌,並且同時有較少的雙歧桿菌。

過去數十年全球愈來愈多人患有哮喘。(網上圖片)

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降低與特應性濕疹的風險增加有關。至少有兩項研究表明,出生後頭3個月腸道微生物群總多樣性的減少也與7歲時的哮喘有關。

分娩方式

多年來,有多種觀察結果表明,自然分娩有助於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展。最新數據,使用獨立培養菌種的方法顯示證實,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物定植模式不同於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剖腹分娩嬰兒在產期間的微生物群總多樣性較低,擬桿菌門的豐度和多樣性在2歲前亦較自然分娩的嬰兒低。此外,與自然分娩的嬰兒相比,通過剖腹分娩的嬰兒的Th1相關趨化因子水準降低,而且Th1/Th2比例偏向過敏性反應。

抗生素的使用

導致腸道微生物群轉變的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因素是在新生兒早期使用抗生素。不僅嬰兒使用抗生素,而且母親在出生時所攝入的抗生素,都會改變新生兒的微生物群。2015年的一項研究記錄了分娩期間使用抗生素,無論是剖腹還是自然分娩,都與3個月大的嬰兒的微生態失衡有關,並且母乳餵養在嬰兒12個月大時又改變了其中的影響。

餵食方式

許多研究強調了餵養方式的重要性。與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純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更常有大腸桿菌、艱難梭菌、擬桿菌和乳酸桿菌定植。在自然分娩出生並接受純母乳餵養的足月兒似乎擁有最「有益」的腸道微生物群(雙歧桿菌數量最多,艱難梭菌和大腸桿菌數量最少)。

其他因素

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其他重要決定因素包括原籍國、胎齡、嬰兒住院和斷奶時間等。

人們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愈來愈感興趣。然而,儘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腸道微生物群在過敏和免疫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釐清。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是原因還是後果還有待確定。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特定的益生菌可能有益於預防濕疹。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應該使用哪種益生菌菌株和劑量、關於何時施用以及何時應該停止。

目前,沒有證據支援使用益生菌來降低其他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對於治療過敏,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任何特定的益生菌或益生元是有效的。缺乏有關方面的證據證明某種益生菌/益生元的功效並不意味着未來的研究不會有益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準確定義益生菌/益生元在預防和治療過敏和其他免疫相關疾病中的作用。理想情況是,調查人員應就方法和標準達成一致。目前定義和測量的差異使得試驗結果難以綜合在一起並以有意義的方式去應用它們。

撰文 : 林盈吟_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營養師

 

[信健康] 認識過敏性疾病,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