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的質變

顧小培 | 2021-12-03

在人類進展的歷程中,無論哪一個時期,必有部分年輕人譏諷一些年老的「跟不上時代」。這裏面有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潮流。潮流是跟時間走的,建基於社會某一個時期大眾的喜好,來自大多數人獨特的品味和選擇。老年人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他們的潮流。潮流本身原是一些偏執的傾向;其之所以被認同,只因背後有群體的推動。當大眾都厭倦當下潮流之時,就會有所改變。老年人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潮流之後,對目前所見的,每每未必認同;因此導致「跟不上時代(潮流)」之譏。

其次是實用知識。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從科學研發得來的機械產品,也愈來愈新穎和精巧,各有特別的操作方式。老年人對學習新事物有抗拒之心,正所謂「老狗學不會新把戲」(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他們懶於(甚至不願意去)仔細了解前所未見的東西,更不想把它們學懂,因此在操作上遇到重重障礙。那也屬「跟不上時代」。

在現今新冠疫情之下,這種現象尤為顯著。政府推出很多措施,包括打防疫針須在網上預約、到處走亦須用到手機「安心出行」程式等,着着牽涉到機器(包括手機)的操作。年紀較大的人在這些方面「跟不上時代」,顯得吃虧了。

不過,話須說回來。科學產品來來去去只不過是機械。機械操作必有它的固定模式。不去學它,當然會是不懂;但一旦學會了,那就沒有什麼難度。另一個說法是,機器是忠誠的。你按某一個掣,就會走出某一種功能。永遠是如此,不會有改變。也不應有改變,否則就脫離了機器應有的效能。這是它的優點。

一般人經過成長及學習的歷程,可以變得更聰明能幹,換言之,對事物有更透徹的認識,處事時也有「怎樣做最好」的見解。這些都是「功能方面的提升」。相比較機器,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墨守成規」,乃是指他腦筋不靈活,不懂得變化,那就不是褒而是貶了。

過去幾天談的題目是「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帶來的卻是一個迥然不同的情況。大腦不單純是機器,它是「活」的東西,有「演進」的空間。演進可因思考活動而塑造出來。所謂「可塑性」,是指神經系統在硬件方面的適應性改變能力,不獨是「功能方面的提升」,而是與其「結構」和「操作」相關。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