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 誓不低頭

潘天惠 | 2022-01-24

英雄莫問出處,陳家亮(Francis)出身基層,小時候住在牛頭角公屋,就讀屋邨小學,明顯輸在起跑線,「從來無人給我機會」,但他以打不死的鬥志向前走,由行醫、教學到科研,今日更成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他的科研基地位於科學園,古色古香的辦公室,門外對着一幅貼滿電影海報的牆,他也說出了《洛奇》電影系列的金句:「你向現實低頭,它會打低你,直至你無法翻身。」命運是對手,愛拚才會贏,這是永恒不變的人生定律。
戴一副黑框眼鏡的陳家亮,文質彬彬,小時候一家四口住在牛頭角花園大廈畫眉樓,與弟弟沒有什麼娛樂,「能在樓下公園玩已開心到不得了」。父親是的士司機(詳見另文),媽媽因覺得屋邨品流複雜,怕兩兄弟學壞而辭工當全職主婦。
「以前有句話叫『三斤揹兩斤』,媽媽是『兩斤揹兩斤』,雖然她學歷不高,但都會盡力教我們讀書寫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他回憶最快樂的親子活動就是看電影,「自小就喜歡睇戲,通常每隔幾個月媽咪會帶我同細佬入戲院,當時睇西片根本聽不明對白,只覺戲院很大、冷氣很涼。」
他最喜歡的港產片是浪漫催淚的《秋天的童話》,外語片則是由1976年拍到2018年的《洛奇》系列,「這齣電影很熱血,主角的出身與自己有點相似,同樣是家境貧困,無人給你機會,但他總能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

早年中大醫科生要在聯合醫院的貨櫃課室上堂,陳家亮亦試過。(中大醫學院圖片)

基層出身抗逆力強
陳家亮分享了刻骨銘心的金句,第一句是「你向現實低頭,它會打低你,直至你無法翻身」,第二句是「人生最重要不是你出的拳有多重,而是你捱過多少重拳仍能站起身」,他堅定地說:「每個人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怕被人笑,不怕路難行,總有成功的一天。」
他在A-Level取得優異成績,同時獲得兩間醫學院取錄,最終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因為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沒有輸不起的概念,基層出身訓練出我的抗逆能力,反正日日都跌倒,自然日日都要爬起身,人生你不會贏盡所有,不明白就去學,要不恥下問。」
陳家亮直言行醫說不上是志願,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人生路。「當年牛頭角是新開發區,只有一間政府診所,每次生病,媽咪未天光就要揹着我去輪街症,排隊動輒三四小時,但那個醫生永遠都面黑黑,不會望病人,只望住病歷。」
「印象中,他對病人不屑一顧,只跟護士說話,現代人說睇醫生最多得3分鐘,我以前可能只有30秒!」他笑言那醫生跟外國電視劇看到的形象相距十萬八千里,「一係電視劇騙人,一係醫生不足,那時候就告訴自己,他朝一日做到醫生,我一定同病人溝通。」

早年中大醫科生要在聯合醫院的貨櫃課室上堂,陳家亮亦試過。(中大醫學院圖片)

學習與不同人相處
別人走的是康莊大道,他卻寧願揀蜿蜒小徑。「當初入中大醫學院,連畢業生都未有,我反而覺得發揮空間較大,入中大與當年在牛頭角做開荒牛的經歷相似。」為何會選擇腸胃肝臟專科?他爽快回答:「因為沈祖堯。」
陳家亮(左)與師父沈祖堯(右)關係亦師亦友。(受訪者圖片)

「無錯,外科是大樹好遮蔭,但我已習慣了『暴曬』,相信內科更適合自己,剛巧當時沈祖堯由加拿大回港,就跟我和另一個醫生一起打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師,他苦笑道:「無人無物、無財無勢,開頭是非常艱難,但學知識是其次,學做人是一世,難得有個好榜樣給你學師,他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
他停一停繼續說:「什麼都沒有,會令你更想奮鬥,我們晚晚到11點依然有講有笑,加上團隊活力充沛,慢慢就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他對師父推崇備至,「我倆關係亦師亦友,他是充滿陽光的人,像《洛奇》主角一樣不怕困難,當然我沒有水晶球,沒想過他會是日後的中大校長、沙士英雄」。武俠小說的高手,學滿師下山,便身懷絕世功夫,但陳家亮多次強調學醫如學做人,永遠是一條走不完的路。
「醫生要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記得有個個案,一位患了長期便秘的中年女士,因心情煩躁,總是喋喋不休,人見人怕,剛巧輪到我睇症,心底不禁想:大事不妙。」當時他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初出茅廬的小醫生,「她一見到我就講個不停,我慢慢聽她說下去,她感受到我的耐性後,每次來都指定找我,睇一次都半小時以上,同事當然高興,我亦不介意。」
他認為醫生的職業病是診症時往往忽略了聆聽病人的重要性,「聽人說話不是我們的強項,到今日我仍在學習,但有時是需要細心聆聽病人的話,10個人對肚痛的演繹有10種方法,背後可能隱藏了其他意思。」頓一頓,他又說:「世界上很多病會跟你一世,冇可能藥到病除,例如感冒,食藥不過是減輕不適而已。」
世界各地都有神醫,但醫生也是人,陳家亮承認能醫不自醫,「我不能飲奶,10分鐘內要跑去洗手間,這問題跟我一世。」諷刺的是,他愛喝咖啡,「沒辦法,就算選擇再多,我在外面也只能飲齋啡,大概每日3至4杯,我是『貓頭鷹』,即使晚上11點飲都不怕眼光光。」
每日飲三四杯齋啡
難道坊間常說飲太多咖啡會傷胃是以訛傳訛?他解釋醫學上從來沒有這種說法,「不過,不同人對不同食物有不同反應,有人受得了,有人受不了,但咖啡本身並不會刺激或破壞胃部組織,研究顯示定時飲適量咖啡,可有效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我都怕自己有事,所以就飲定先。」他是冷面笑匠,甚少放聲大笑。
說回夜睡習慣,原來他自中學開始至今,每日只睡四五小時,「這是壞習慣,但當年我會挑燈夜讀,現在則享受夜闌人靜的感覺,全世界寂靜一片,我就打開音響和電視,用手提電腦工作。」
事實上,「夜睡」也是其「崇基燈塔」外號的由來,「那時候大學火車站外面,入夜後基本上漆黑一片,唯一光源來自宿舍,而我住在最角落的一間房,當其他人凌晨回來時,永遠都見到那兒發出燈光,故這外號就傳了開去。」
陳家亮(箭嘴)喜歡教學,多年來與醫科生打成一片,難怪多次獲得教師獎。(受訪者圖片)

陳家亮於1988年大學畢業,考得外科全班第一,因而獲得另一外號「外科金牌」,他後來聽從師父沈祖堯的建議,前往加拿大深造,回港重返威院,直至1997年。「沈祖堯問我有沒有興趣在醫學院做講師,於是就由醫管局跳入大學,一來講書能把道理愈講愈通,二來也想後輩走少點冤枉路。」
由好醫生變身好教師,他用心春風化雨,曾連續5年榮膺「年度教師獎」,2013年獲擢升為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2018年,他獲美國腸胃科醫學院頒發「國際領袖大獎」,打破美國人的壟斷,成為首位得此獎項的華人,今日冀率領中大醫院團隊,開闢本港公營和私營醫療體系以外的第三條路。
雖是理科人,卻有書生氣,他喜歡寫作,謙稱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但其文章除見於報章,亦可見他在社交媒體打開心扉,之前就寫下酒店隔離的體驗,以及與記憶力衰退母親的相處點滴,他是「我手寫我心」的真醫生、真老師、真院長,在假面具處處的現代社會更顯矜貴。

陳家亮(左一)細心向學生講解及示範,冀做到薪火相傳。(受訪者圖片)

陳家亮(Francis)小檔案
興趣:飲咖啡、看電影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女
學歷:中大醫學博士、中大理學博士
職銜: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陳家亮與同為醫護的太太育有兩女,圖為他與其中一名女兒合照。(受訪者圖片)

2018年,陳家亮獲頒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名譽博士。(受訪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