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孩同玩是最佳良藥

蘇瑞雯 | 2022-01-14
疫情之下,小孩的社交活動、課堂學習、戶外放電活動等,通通大幅減少,取而代之是經常對着電腦zoom上堂,這種環境不單令小孩無法有效和其他小孩互動溝通,甚至有機會出現社交障礙或變得更加自我。

第五波疫情殺到,很多企業又再啟動員工在家工作機制(WFH),學校會停課,隨着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估計大家留在家中的時間又會變多了。經歷兩年多的疫情時代,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及模式亦出現改變。

讀者可能會好奇,疫情之下,尋求情緒支援的求助個案會否多了?筆者沒有特意統計,但是因為疫情而為小孩帶來的社交影響或情緒問題卻是明顯的。

此外,因為在家時間多了,夫妻之間的摩擦也多了,因而引發不同的矛盾與衝突而尋求協助的個案亦屬普遍。

假陪伴

今天,集中談小孩的情況。先撇開疫情這個因素,一直以來,不少父母帶小孩來見我尋求協助,表示小孩有情緒或行為問題,如抗拒學習、喜歡搗蛋、亂發脾氣等等。然而當這些小孩來到我的治療室時,卻又不像父母所形容的,當我透過不同的遊戲去了解小孩內心想法時,卻發現其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小孩渴望爸爸媽媽能多一點時間陪伴他們,而他們渴望的陪伴,是指有質素的陪伴時間,而不是父母一直拿着手機或手提電腦工作,眼睛幾乎沒有太多聚焦在小孩身上,只是望着電腦或手機,然後嘴巴卻在不停追問小孩:「你做完功課未?溫好書未?做快一點!」這種所謂陪伴,嚴格來說,絕對不是陪伴!

而疫情之下,小孩的社交活動、課堂學習、戶外放電活動等,通通大幅減少,取而代之是經常對着電腦zoom上堂,這種環境不單令小孩無法有效和其他小孩互動溝通,甚至有機會出現社交障礙或變得更加自我。在這種環境下,本來已經不太理想的親子關係,就更加變得難上加難!

戲有益

不過,當父母帶着小孩來見我時,我是十分體諒父母的兩難之處。筆者未當治療師前,也曾經在中環打滾10年,深明上班一族究竟有幾忙,而在職雙親更是忙上加忙!而疫情下的WFH並不等於變得輕鬆,最明顯是大家會因為沒有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線,而容易令事情變得混亂,這邊廂開視像會議,那邊廂小孩卻在吵嚷,心煩之下,更容易引爆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要將工作與家庭的界線畫清楚,然後好好解釋給小孩知道。可能大家會有疑問,小孩能明白嗎?我常說,不要小看小孩的接收能力,只是我們可能要花點工夫及心思,然後再下定決心每天定時抽時間陪伴小孩玩耍,例如透過遊戲及模擬場景將你想和小孩說的話,邊玩邊講。

我帶領的表達藝術親子小組內,其中一個最常玩的遊戲,就是「有口難言」,分別邀請小孩及父母抽出不同的情緒卡或情景卡,一方要將卡中內容扮演出來,而過程不能說話,然後另一方要估出答案,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父母與小孩透過玩樂過程,好好聆聽對方的心聲。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陪伴小孩玩耍成長,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